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796430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0
《提高中学体育教育的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提高中学体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中学体育教育是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和身心全面发展的最佳途径,本文从学生体质现状入手,提出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抓好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用爱教育等策略研究,旨在为提高中学体育教育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1]蔡元培先生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思想,2015年2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
2、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第十次深化改革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这些都道出了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首要位置。身心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中学体育是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良好个性和锻炼习惯的最佳载体,中学阶段是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学生今后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都很关键。因此,如何从学校体育入手,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是每一位体育教育工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学生体质现状 青少年时期是决定个体未来健康的重要时期,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
3、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然而,近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其中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肥胖、豆芽菜型孩子和近视孩子的数量急剧增长[2]。对南京市城区中学生体质现状调研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区中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总体情况良好,速度、柔韧素质逐渐提高,但是力量和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其中耐力素质下降最明显。缺乏良好的锻炼习惯,不能保证足够的锻炼时间,没有适宜的运动量和必要的运动强度,部分身体素质水平呈下降趋势[3]。为了改变这样的体质现状,笔者结合自己的实
4、践,对如何促进体育教育工作开展提出以下策略。 二、提高中学体育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一)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把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因为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路向,影响一生。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学好文武,不光能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报效国民。因此,抓思想教育是关键,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课余经常与学生谈心,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对体育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积极开展体育与文化
5、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他们做德才兼备的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体育内涵修养。如在学生中开展“我锻炼我健康、我锻炼我幸福、我锻炼为祖国”的教育活动,结合南京在2014年青奥运上取得的辉煌成绩,在学生中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多年教学实践证明重视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 不以体育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运动能力。
6、同时,对后进生不急不躁,以一颗真诚的心感化他们、激励他们。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明白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创新精神,勇敢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挫折和失败,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抓好课堂教学 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每个学期初期,在课堂上成立学习互帮小组,锻炼分组时,注意将体质好的学生和体质偏弱的学生编在一起,让运动能力好的学生带领体质稍弱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形成浓郁的锻炼学风。其次,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
7、,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所有学生都参与练习。如耐力课一直是学生认为最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但耐力素质锻炼对学生心肺功能提高有很大作用,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了消除学生不喜欢上耐力课的心理,体育教师可以对这些耐力跑项目进行转换,设置一些很有趣的耐力性游戏项目或比赛项目,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完成耐力素质锻炼。最后,培养班级体育骨干的管理能力,在课堂上放手让他们管理,增强个人的独立能力和管理能力。 (四)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为了扭转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苦
8、学”变为“乐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价值及对自身今后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学习时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其次,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即教学的深度、练习和考试的难度,课外作业量的适度,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乐趣。同时,让学生真正研究学法,认识到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学生在交流中吸收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法,同时明确“最好的方法是适合自身特点的学法”,避免生搬硬套,使学生产生“会学”的强烈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