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792155
大小:5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0
《谈述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中教师角色的定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述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中教师角色的定位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中教师角色的定位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中教师角色的定位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青少年学生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教师是一个神圣而高尚的职业,古往今来,人们总是用最美好的词语如慈母、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来赞美她。作为一名教师,既为这些光荣称号而自豪,同时也深感担子的沉重和责任的重大。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应该成为所有教师的共识。当自私、冷漠、残忍、道德沦丧、没有责任感、垮掉
2、的一代等标签纷纷被贴在当代的青少年学生身上时,面对这些现象,作为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人物,教师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道德教育呢? 一、教师要做道德上的自我揭示者 自我揭示是指个体向他人沟通的(语言和非语言)关于自己的任何信息[1]。恰当的自我揭示有助于发展互动双方信任、密切的人际关系。要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使青少年学生自觉内化社会的道德期望,教师完全有必要在适当的情况下,公开自己类似的经验、情感、想法等与青少年学生分享,使青少年学生从中得到积极的启迪,并进而促使青少年学生袒露自
3、己的内心世界,最终顺利实现道德教育。教师在面对青少年学生时,一个不应忽略的宝贵资源就是自己,不管他主观上是否意识到,他的眼神里、言语中、行为上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道德资源,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学生。须知,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中教师角色的定位由优秀站.zglallchange)中,一位在童年遭遇了不公待遇的教师勇敢地进行了自我揭示,他将孩子们的遭遇和自己童年的遭遇联系起来,以富于情感的道德经验建立起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信念。正是他的这种自我揭示和他对青少年学生满腔的爱,在青少年学生的心里树
4、立了道德评判的标准,给青少年学生指明了一条向善的道路。 多年来,由于各种各样的理由,我国的教师被塑造成了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和圣人的角色。教师被认为是不会犯错误的,教师更不愿意在青少年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在青少年学生面前教师就犹如神一样,高高凌驾于青少年学生之上,成为了青少年学生遥不可及的完人。这既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也违背了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人无完人,即使是教师,也像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优缺点,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理由。有一次上课过程中,笔者把一个词的用法讲错了,当场就有学生指正,当时笔者的脸一瞬
5、间就红了,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立即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地和学生讨论这个词语的用法,保证以后要加强学习。犯了错误但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并能从错误中学习、从错误中进步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才更像一个真实的人,才是他们身边的道德榜样。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教师不仅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也教会了学生对待错误的态度,这种耳濡目染的道德教育方式不仅不会有损教师尊严,反而有助于帮助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如果教师在青少年学生面前能适时地进行类似的自我揭示,摘下“完人”的面具,放下权威者的身份,还原真
6、实的生活,与青少年学生分享追悔和对欢乐等精神的追求,将自己的生活与青少年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那么,教师的人格魅力将会更好地感染青少年学生,使其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完善自我,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质量才能从总体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二、教师要做与青少年学生心心相印的人 做与青少年学生心心相印的教师,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智力充实、精神富有的个体,是消解当前师生关系紧张的一剂良药,是打开素质教育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有了这种心心相印的能量,青少年学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就不会盲目根据分数把青少年学生分
7、类,而是更关注每个青少年学生的特性,从心底里理解、尊重并引导每个青少年学生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永远无法判断一个考试得10分的人和一个得100分的人哪个更成功,因为成功的标准不止一个。因此,教师在道德教育中如何教育孩子远比人们想象的要更重要。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教师为世俗的升学率埋头苦干、疲于奔命、焦头烂额,完全忘记了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一群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充满活力的青年群体,不是一些毫无生命的机器零部件。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真正关心的应该是青少年
8、学生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是否幸福等,而不是给青少年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要实现每一个青少年学生全面而健康的发展,使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成为幸福的人的目标,教育过程就应该是一种在人格上平等的、师生心灵交汇的合作活动,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2]当教师和青少年学生都能够以爱心换真心、心贴心、心心相印时,道德教育呈现的必是一幅和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