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785617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本文研究立足于教学实际,提出多元解读阅读教学,为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提供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多元解读视角。实施多元解读将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积极健康个性的彰显,从而将语文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多元解读阅读教学中学语文 1.引言 1.1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几十年来,中学语文进行了多次改革,同时,相应的讨论也风起云涌。我们无法否定改革所带来的成绩,但我们无不遗憾地面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首先,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阅读
2、习惯较差。据统计,有77%的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学生约占四成,还有近六成的学生很少做课外阅读,能像数学科目那样做好课前预习工作的只有一成,这其中也就有极少数学生愿意在阅读过程中自觉扫除字词障碍,能够对阅读文本理解的更是少之又少。 其次,语文阅读教学应试化倾向严重。由于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才刚刚开始,阅读教学没有完成顺利转型。在阅读教学中,受中考题型相关内容的影响,所谓阅读教学重点被无限放大并得到强化训练。相反地,有些与中考题型无关甚至关联很小的内容就会被忽略。5 第三,语文阅读教学重讲析轻阅读。几乎每篇课文都是精讲
3、精练,从字、词、句、篇讲到结构特点、内容要素、写作方法、语言风格,讲了要点还要讲难点,讲了难点还要讲特点、疑点。[2]于是,阅读课真正地变成了“讲阅读”。 第四,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理解单一化。现如今,各式各样参考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生活水平提高了,对教育的重视也提高了,学生人手几本“名师”,只需记住教学参考书中的若干方面,便完事大吉。 1.2严酷现状产生的原因 在笔者看来,阅读教学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有教师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原因。 2.多元解读的提出及意义 2.1多元解读的内涵 多元解读是阅读的本质
4、属性,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阅读活动是一种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但这种主体的阅读既受学习者自身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又受教师、阅读对象、时代生活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制约,阅读主体的创造性和外部因素的规定性是辩证统一的。在多元解读过程中,由于个性化的主体参与,其生活经历、情感体验、认识水准、切入角度无不具有个性化的色彩,对同一作品的理解过程、方法、结果也必然会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 2.2多元解读的必要性 多元解读是改善阅读教学现状,解决学生“阅读退化”5的保障,有利于文学文本多义性的发掘,响应了学生个性化心理发展的呼唤。它符合新
5、课标的要求,有利于新教材的实施。 3.多元解读阅读教学的实践 3.1多元解读阅读教学的实践原则 多元解读立足于文本的原则。阅读教学的多元解读应是以文本作为载体的。文本不是杂乱无序的,它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形成的结构分明、层次清晰的文章,它对读者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多元解读不能脱离文本的关键语句,解读文本就必须围绕文本来进行,以文本为基础,为前提,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展开。也就是说,解读要紧扣文本语言,切忌架空文本来进行主观臆想的理解。 多元诠释的基础层和发展层相协调的原则。语文阅读课的意义诠释,包括作者赋予的意义,结构与语言
6、等自身的意义,以及阅读主体参与理解的阐发意等。前者是基础层,后者即为发展层。在阅读诠释教学中,对于统一的、确定的基础层面的诠释是每一个学生都应当掌握的。而对于发展层面,则是各尽其能。这两者一定要相互协调发展。 3.2多元解读阅读教学的实践指导策略 关注多元解读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既不能走向这个极端,又不能走向那个极端。5 关注两类不同文本的阅读策略。我们既不能囿于所谓的权威,迷信统一的标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任何文本都不考虑文体特征,采用科学语言文
7、本的阅读方式去理解文学语言类文本;也不能处处要求多元、丰富的解读,采用文学语言类文本的阅读方式去解读所有文本,读什么文本都非得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来。 关注学生多元解读阅读学习方式的指导。加强读的指导,感悟文本,营造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在合作中让学生互相竞争,共同进步。使学生能够在阅读教学中知道如何学,怎样学,进而“会学习”。 4.多元解读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4.1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防止绝对“多元” “一元”即一元解读,它是相对于“多元”而言的,它将万事万物归结为某个单一的原因加以解释,即所谓“万变不
8、离其宗”。一元解读作为最传统的解读模式有着其潜在的弊端,在特定条件下,它可能会导致文本解读的暴力与专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认识到了一元解读的缺陷,自觉地在阅读教学中实行多元解读。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又走向了另一端,出现了文本解读的绝对“多元”。这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