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759330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0
《量角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量角教学反思 篇一:量角教学反思 师:“通过讨论,大家都认为要知道角的大小,必须要用一种像量长度一样的尺子,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师:“不过介绍量角器前,我要考一考大家的阅读能力。请大家阅读第18页内容,看谁能找出自己所看不明白的句子。” 几分钟后,学生说:“都看懂了。” 师:“那好。请说一说‘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想说又止,试着让几名学生说一说理解,也不能说出所以然。 师:“半圆分成180份怎么分?每一份所对的角在哪?” 我于是出示一个圆,然后擦去半个圆,接着介绍如何将半圆平均分成
2、两份,同时画出这一份所对的角。 师:“大家观察一下,把半圆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所对的角是什么角。” 生:“直角。” 师:“直角是多少度?“ 生:“90度。” 师:“我继续等分半圆,将半圆平均分成四等份,一份所对的角你也能画出来吗?” 学生们跃跃欲试。我让一学生完成画此角。 师:“你们能算出是多少度吗?” 生:“45度。” 师:“不错。如果我就这样分下去,将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有多大你能想象出来吗?大家想一想1度的角有多大,角的两边叉开多大?” 生:“1度角的两边叉开的很小的,两边都好像要粘到一起了。” 师:“大家说得
3、不错,现在大家观察一下教材第18页的1度角,是不是和你们想象的一样。” 师:“现在大家仔细观察一下量角器,与同伴说一说你的发现好吗?想一想,你能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吗?试着量一量第37页下的两个角。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在小组里互相商量解决。” 学生讨论、操作。最后让学生对一些角进行测量,检测教学效果,居然学生全部通过。 这次的教学为什么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我思考之后,觉得原因有二:一、其实在以往的教学中,不是我对教材的不理解,也不是不能创设很好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本的是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了解,不知学生对‘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理解不透,通过
4、观察和听教师的讲解并不能让学生清楚量角器的结构。在教学中,往往将教师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来了解量角器,识记量角器,运用时必然造成学生无从下手的状况。而这次的教学,我仅是在介绍量角器这一环节进行改动,给了学生认识量角器的一些思维支点,将角与量角器的关系一并介绍,既是介绍量角器,也是介绍角,不是孤零零地就量角器说量角器,角与量角器共生。这样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理所当然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去发现探索角的度量方法,也理所当然能发现用量角器量角大小的方法。 二、在教学中,不管学生的自主探究,还是合作探究,仅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充满热情和智慧的指点。学生的思维如果缺少支点,缺
5、少足够的生活体验是不能很好完成探究任务,或者完成的探究任务也是有缺陷的。而这些支点的提供是需要教师沉入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交流语言,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我们才有可能找到与学生交流的最好语言,找到我们能够创造的最佳教学情境。 篇二:量角教学反思 一、设置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 在教学“用量角器量角”时,什么时候看里圈的刻度,什么时候看外圈的刻度,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在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怎样量出水平的开口向右的角的方法后,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个会形成认知冲突的情景: 学生在量角的度数时,老师巡视,发现全班只有两个同学的结果是正确的,但老师不
6、动声色,请一个量错的同学到前面来介绍量法,大部分同学都赞同了它的意见,都认为是60°,从表情可以看出他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时有一个同学提出了异议,“是120°”,他们的神经为之一震,这时大部分同学都觉得茫然,他们在心里会产生质疑,发现了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怎么是120°?我刚才什么地方量错了?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他们会想:是我量的方法对,还是他量的方法对? 在心中充满疑问的情况下,通过讨论,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了要看清刻度的方向。这比老师一次次地提醒“要看清刻度的方向”效果好得多。 二、使量角不成为“屠龙之技”。 为什么要度量角的大小?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能够感受到
7、角的大小的作用吗?很难。学生并没有进行“角的大小”比较的直观经验,也没有量角的实际需求(但这种需求能够激发)。(..)因为“角”是蕴涵在客观物体里的,需要抽象才能得到数学上的“角”(顶点、过顶点的两条直直的边、平面图形),因此在客观物体里很少能直接看到数学上的“角”,在“静态“中很难意识到角的大小的作用。 那为什么还要学习“角的度量”呢?如何使“量角的大小”不是单纯的“屠龙之技”? 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