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导学案》word版

《赤壁赋导学案》word版

ID:23753429

大小:7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赤壁赋导学案》word版_第1页
《赤壁赋导学案》word版_第2页
《赤壁赋导学案》word版_第3页
《赤壁赋导学案》word版_第4页
《赤壁赋导学案》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赤壁赋导学案》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潼南一中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赤壁赋>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赤壁赋》导学案编写人:黎春蓉审核人:刘纯冰分管领导:肖华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诵读要领,熟读并背诵全文。2.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句子,如“侣鱼虾而友麋鹿”,“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渺渺兮予怀”等句子。3.积累文中有生命力的四字短语,如清风徐来、白露横江、如泣如诉、月明星稀、一叶扁舟、沧海一粟等。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中对人生意义的议论,揣摩体味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2.体会本文的感情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

2、的特点。3.体会本文用语巧妙、极富哲理的语言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遇到挫折后体现出来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情怀。【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理解文中所含的人生态度和语言的哲理意义。2.学习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3.把握文章主旨,背诵全文。【教学难点】1.体会苏轼的宇宙观和人生观。2.学习本文融情于景、融情于事的特点。【学法指导】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3、【预习导学案】【知识链接】1、作者及背景: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与其父、弟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后人称之为“三苏”。文学上开一代词风之先,在诗词文赋上有辉煌成就。同时具有旁通书法绘画、知音律、喜平话、懂园林艺术、精金石的旷世才华。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思想上入世出世,亦儒亦道亦释。铸炼了自己宏大旷达的胸怀,追求艺术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自己总结一生为“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自题金山画像》)。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

4、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1079)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首诗。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污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幸亏亲友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

5、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元封三年正月到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

6、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上颠沛坎坷。2、.整体感知《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到迫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

7、复杂的心情。赋主要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从泛舟而游写到枕舟而卧,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解决矛盾,深微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隐忧,同时也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文中“客人”之悲由三方面的感触产生:一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二是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文中苏子的话针对“客人”的感触而发。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短暂,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如此,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

8、足为念了。最后他为“客人”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显然,赋中客人和苏子的话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意识。他所谈的人生哲理,有合理的积极的一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