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导学案(教师版)

《赤壁赋》导学案(教师版)

ID:10892441

大小:4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赤壁赋》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赤壁赋》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赤壁赋》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赤壁赋》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赤壁赋》导学案(教师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赤壁赋》导学案(教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赤壁赋》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学习苏轼豁达乐观的精神。3、熟读并背诵课文。学习重点:1、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2、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学法指导:朗读法、质疑探究法课前预习案知识链接: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人称“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诗歌:代表北宋诗的最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为

2、“苏黄”;词:开“豪放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散文: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书法: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又是我国古代楷书的四大流派的开创者之一(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轼);画作:开创了湖州画派。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

3、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2、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到汉代形成一种有韵的特定体制,成为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 。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特点: A、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且允许有参差错落。 B、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 C、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用铺陈

4、手法。   分类:  大赋:以铺叙事物为主;  小赋:以抒情为主;  文赋:近于散文;  骈赋、律赋:接近于骈文; 6整体感知: 1、生字词:     壬戌(rén xū)之秋           举酒属(zhǔ)客          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  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     如冯(píng)虚御风      桂棹(zhào)兮兰桨  击空明兮泝(sù)流光       倚歌而和(hè)之         余音袅袅(niǎo)  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         山川相缪(liáo)  舳舻(zhú lú)千里  

5、         酾(shī)酒临江           横槊(shuò)赋诗  渔樵于江渚(zhǔ)之上     驾一叶之扁(piān)舟    举匏(páo)尊以相属  寄蜉蝣(fú yóu)于天地    无尽藏(zàng)也          相与枕藉(jiè)乎舟 2、诵读方法指导:作者在抒发哀怨之情时,虽然流露出“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从庄子的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自我解脱出来,显得胸襟豁达、思想开阔,所以总体上应该是达观、洒脱的感情基调。认真倾听录音范读,把握准节奏、轻重、气势。3、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6、(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

7、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课中探究案一、朗读第一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十六日),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为:介宾短语后置)③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劝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修辞格为:互文)④少焉(一会儿),月出于(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句式为:介宾短语后置)⑤白露横(笼罩)江,水光接天。⑥纵(任凭)一苇之所如(动词到往),凌(越过)万顷之茫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