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725820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浅议活力课堂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活力课堂的构建 【摘要】活力课堂是一种高效的、开放的、充满激情的课堂,是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的课堂,而要构建活力课堂必须有科学详细的教学设计为前提,具体准确的学情分析为基础,转变教师角色,甘当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努力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活力高效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235-02 一、何为活力课堂 1、活力课堂应该是一种高效课堂 高效是一种速度,意味着目标的实现,它应具备: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三动:身动、心动
2、、神动;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2、活力课堂应该是自主探究的课堂(学生主体得到充分体现的课堂) 一说到自主学习,好像就是放手给学生,就是老师不讲学生自学,就是每堂课只能讲几分钟,但我理解的自主探究的课堂,应该是重视学生主体、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的课堂,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 3、活力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的课堂5 只有生命才能唤醒生命,只有激情才能燃起激情。老师课堂上是否投入,将会对课堂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比如,老师自身对所教授的知识
3、没有激情,完全是局外人的姿态上课的话,学生也很难投入其中。 二、如何构建活力课堂 2.1转变教师角色、更新教育观念是构建活力课堂的关键:长期以来传统赋予教师的角色决定了教师像太阳,学生是地球,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是足球场上场内的队长,教师在前面领跑,学生在后面一步一趋的模仿;教师是主演,学生是观众,总之教师是课堂的灵魂、核心,而要构建活力课堂不得不逼着我们的教师把时间、话语权、甚至黑板都要还给学生,努力追求做到“学生能做到的,教师不做;学生能说好的,教师不说;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学生能独立探究的,教师不包办代替;学生正在
4、争论的,教师不急于下结论。”教师的角色在转变,变得需要将一切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甚至包括教师本身都要围绕着学生转,变得由叱咤赛场的场上队长,变成了场边教练;由风光的主演变成幕后的导演。这样的教师角色不得不说是对传统角色的颠覆,对教师来说可能是一种痛苦的转变,甚至有人认为这样的课堂还要教师干什么,实际上构建活力课堂中对教师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是更高了,比如职业教育比较认可的一种高效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的起源地哈佛大学,每位教师都会因为被指派上一门案例教学课而感到荣耀,都愿意尽最大的努力上好课,他
5、们每天花很多时间冥思苦想,想要告诉学生一些新的东西,每次来到教室都会带来惊喜,绝不让学生浪费宝贵的青春听教师站在黑板前读那些发黄的讲稿,教师不再是一个为了谋生的教书匠而是一个研究者、学者。5 2.2具体、准确的把握学情是构建活力课堂的基础:传统的备课中也强调“备学生”,但在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往往流于形式,在现在的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是设计一节课的前提之一,是构建活力课堂的基础,只有对学生的学情做出具体、准确的分析,才能设计出一个符合这个班、这节课的好的教学方案,才能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活力课堂。学情分析是对这个班在这节
6、课的学习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劣势和优势做出准确、具体的分析,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更多的是分析学生的劣势学情,而忽视对优势学情的分析,很难甚至不愿意发现学生的优势学情。如果我们给学生贴上“不要谈能学什么了,不出事就是最大的幸运”的标签的话,我们就会心灰意冷,不愿意动脑筋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了,上课就不可能有激情、有感染力了。一节连教师都缺乏激情的课堂会是高效、活力的课堂吗?尤其是中职学生来说,要找劣势学情,一找一大堆,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利用那些优势学情,才能更好地组织课堂活动。在学情分析中哈佛老师们的做法也许对我们会有些启发:为实
7、施有效的教学,教师们往往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对着学生的照片逐个记学生的面孔、姓名,来自哪里,已经受过的教育和工作经历等,因为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学生姓名的发音千奇百怪,为准确叫出学生的姓名,教师一般叫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到他的办公室录下其姓名的发音,然后对着发音反复练习。这样做的效果可想而知,我们没有条件如哈佛的教师们做的那么完美,但如果任课教师也能准确的叫出每个学生的姓名,而不是“那个学生”、“你、你”的叫,这无疑就为顺利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5 2.3教学设计是构建活力课堂的前提: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备课的不同,传统教学的备课活动中,
8、也有教学设计,但大都以书本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解决的是“教师怎样教”的问题。现在的教学设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它克服了这种局限,教师不再只是备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它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媒体设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