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707157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0
《德育课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德育课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摘要】高职院校德育课实践教学是学校德育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德育课的实践教学更侧重于对理论知识验证、强化和拓展,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旨在培养、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其模式和途径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德育课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所谓德育课实践教学,就是通过社会实践、第二课堂、课程设计、科研论文(设计)等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它是学校德育教学计划中重要组成部分
2、,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都有重要作用。 一、德育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德育教学方法似乎只有把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即“基本道德标准”采用死板的说教和强硬的灌输形式传授给受教育者,致使教育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为: 1.从学生角度看,学生不能扮演主体角色 (1)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较差,特别是在倾听、质疑、求新求异、勇于探索等方面习惯的缺乏尤为突出。 (2)学生的创新倾向和意识严重不足。从问卷调查和实践教学观察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不动脑、不动口、不动手,只动耳。 2.从教师角度看,教师在实践教学
3、中存在不少问题 (1)从发展的目标来看,缺乏对学生探究精神、批判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2)从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上看,对教学控制得很严,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单一化。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空间少。 (3)从训练上来看,教师很少有意识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也少给学生讲解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二、德育课实践教学模式 学校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学校德育实践教学应采取以下模式。 1.目标模式的“整体性”。坚持“实践教学一条线”的思想,即根据培养目标,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整体目
4、标分解成各个子目标,并分解到开展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最后固化到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中,通过各子目标的实现来保证整体目标的最终实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2.渠道模式的“多元性”。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主线进行整体设置。专业实践是主渠道,基础实践和综合实践是多渠道,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主渠道是课程化的,多渠道是活动化的;主渠道是教学化的,多渠道是行动化的;主渠道是课堂化的,多渠道是社会化的;主渠道重知,多渠道重行。 3.形式模式的“开放性”。实施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
5、生的潜能。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氛围。广泛开展科研助手活动,为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增强科研意识提供条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和不同实验的特点开展网络教学、虚拟实验教学、开放性实验等与实际实验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4.过程模式的“全程性”。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贯穿始终。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时时处处体现“实践”教学元素。根据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渠道模式组合,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体系,主渠道与多渠道不是固定不变,而是由其所在该阶段发挥的效能而决定。 5.考核模式的“灵
6、活性”。改革传统的偏重知识测试、忽视能力考核的考核方法,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在强调灵活性的同时,更加注重考核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高实践教学成绩在学生综合评价中的权重。 6.监控模式的“严谨性”。建立一套严密、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以学科建设为基本要素,建立更多的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实践教学大系统。严格实践教学督导体系,在评价体系中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容,把是否属探究性学习、探索性实践,是否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三、德育课
7、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1.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的功能是培养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对照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功能,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巩固知识和掌握技能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将全面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认真研究和分解,从整体优化的角度正确处理好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以及各实践环节之间的关系,在对原有的实践环节进行认真梳理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统筹考虑、系统设计,使各环节前
8、后衔接、相对独立、逐步提高,建立相对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2.着力规范管理,构建实践教学与质量保障体系 (1)完善教学质量保证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