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676284
大小:68.6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9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现状研究和发展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现状研究和发展思索【摘要】如何做好高职学生资助工作,切实保证贫家庭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是一项十分重要、急迫、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及必要性,笔者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意见。【关键词】高职学生资助对策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逐步形成多元化、开放式的新格局,高职教育也成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城镇或欠发达经济地区,在校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建立有效的资助模式并做好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关系
2、到高职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一、当前各高职院校实施资助政策的现况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上大学时,首先可通过“绿色通道”按时报到。入校后,学校对其家庭经济情况进行核实,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在校的表现情况再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形成了“解决生活费问题是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是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的”资助格局,在经济资助上,基本能有效解决了各高职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燃眉之急,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在精神教育上,各院校积极也开展了一些国家助学贷款诚信教育、励志教育活动。但由于资助工作阶
3、段性强、工作任务重、时间要求紧、评审程序繁冗等,造成多数高校的育人活动趋于形式化、程序化,形式各异且成效不显著。二、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现状分析(一)高职院校资助政策缺乏宣传。当前国务院、省政府、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学生资助政策,资助范围不断扩大,资助领域不断延伸,资助标准不断提高。但是,由于资助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工作未能普及到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很多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未能及时了解政府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和措施,从而使资助工作仅仅停留在“帮困”上,没有达到“育人”的目的,导致学生资助工作“帮困育人”的最终目标难以实现资助形式面窄,经济资助和精神资助不协调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经历
4、了高考的失利,自卑心理较重,加上家庭经济困难,一些贫困生除了学习之外,在知识面、交往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因而压力很大。这种情绪使得一些贫困学生根本没有办法适应高校的学习及生活环境。虽然国家、当地政府和高职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帮扶政策,但一般都是固定时间发放一些生活及学习费用,并不注重解决贫困学生的心灵问题,资助政策没有惠及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有些贫困学生不但不主动申请各项资助,甚至产生一些反感情绪而抵制各项资助。(三)资助结构设置不合理。目前学校各种资助形式,除了勤工俭学需要同学付出劳动获得外,其他形式都是无偿资助的形式,所以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了较重的依赖思想,还未进
5、校,就先怀揣着家庭贫困证明等着享受各种在校生的补助,这样一来,学生的“等、靠、要”心理不断滋生,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自强自立,特别是贫困学生,更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现状,而非坐享其成。(四)缺乏有效监管。首先是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困难。目前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经济情况的了解,还停留于入学时学生递交的《家庭经济调查表》和户籍地的一张困难证明,最多也只能依靠对学生日常生活状况的观察,缺乏对虚假陈述家庭经济收入的行为进行监管,同时也未能实现学生困难数据动态化管理。二是分散实施各项具体资助措施,不利于有效整合及配置各种资助资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未能“量身订做”制定一整套针对性较强的资助方
6、案,以致过度关注最困难学生,轻视一般困难学生,容易造成资助过量或遗漏资助对象现象。既不便于资源共享,也不利于实现资助资金合理分配,不利于资助公平。三、高职院校提出贫困生资助模式的必要性通过对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产生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想见,资助工作若想进一步体现成效,在原有的资助政策上必须提出新的资助理念和进行一些新的措施。这其中,发展性资助理念无疑是较好的资助新理念,发展性资助理念的目标是“应助尽助,因人而助,育人为本”,就是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给予不同额度的资助,根据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予不同渠道的资助,根据困难学生的年级给予不同项目的资助,根据学生的个性给予不同
7、方式的资助。总之,要做到在经济上帮助学生,在精神上培育学生,在能力上锻炼学生。具体实施中要注意资助工作与大学生需求相一致,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因此,依据该理念提出一些新的措施很有必要。四、加强高职院校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模式的对策针对目前资助工作的局限和不足,我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措施着手改善:(一)加强领导,完善学生资助工作运行机制首先要建立“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助学管理中心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小组”三级管理模式,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各相关部门互相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