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633012
大小:83.5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9
《《问题解决与创造》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十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问题的四种成分①目的。即在某种情景下想要干什么。一种情景可能有许多目的,也可能只有一种目的;目的可能很明确,也可能很模糊。②个体已有的知识。这是指个体在问题情景一开始,就已具备的知识技能。③障碍。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需解决的因素。④方法。指个体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步骤。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的方法常常会受到某些方面的限制,如资金、工具等。•2、问题分类•二、问题解决的界定•案例已知这样三个定理: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对应的边和角都相等
2、。3.三角形中两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角也相等。现在求证这样两题:(l)从下图条件中能得出什么结论?(2)根据下图中的条件求证:BD=CD(9.1)BE=CE(9.2)•2、特点●解决问题是解决新的问题,即所遇到的问题是初次遇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要把掌握的简单规则(包括概念)重新组合,以适用于当前问题。因此,原先习得的简单规则,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的素材。●问题一旦解决,人的能力或倾向随之发生变化。在解决问题中产生的高级规则(已有规则的组合)贮存下来构成学生“知识宝库”(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后遇到同类情景时,借助回忆即可作出回答而不再视为问题了。所以解决问题是更为高级
3、的一种学习活动。•三、问题解决的理论1、试误理论现代心理学关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是从行为主义开始的。行为主义的鼻祖桑代克(EdwardLeeThorndike)是最早对问题解决进行实验的人,他通过观察“桑代克迷箱”中动物的行为的实验方法首先提出了问题解决的“试误说”。他认为: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其问题解决都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并且将问题解决过程看成是一种联想学习的过程,适当的联想在建立之后通过一定方式的强化而能够得以巩固,反之则逐渐消退。行为主义理论对问题解决作出重大贡献,但它无法解释某些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灵感”或者“直觉经验”。2、顿悟理论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psycholo
4、gy)的观点与行为主义的观点完全不同,格式塔心理学家非常注重对现象(问题情景)的理解,采用整体的方式看待问题,利用能动的方法研究意识中完整的形式,认为在问题解决中主体对外界信息的知觉和组织(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即对问题的重新组织往往是产生问题解决方法的直接原因;这种思维方式能够考察并识别问题的结构,从而获得通向解决问题的直觉,通常也称其为创造性思维(pyoductivethinking)苛勒在1913-1917年,研究了猩猩的行为,发表了著名的《猩猩的智慧》。著名的“取香蕉”实验:猩猩开始不知道如何够香蕉,过一会,突然把箱子挪到香蕉下,把箱子摞起来,自己爬上去取到了
5、香蕉,使问题获得解决。结论:这种学习不是“尝试—错误”过程,而是一种顿悟学习。即学习是一种完整的过程,通过学习者对情境的重新组织来实现。●大猩猩喜欢吃的香蕉放在笼外不远的地方(即用一根竹竿够不着,两根竹竿接起来可以够得着的地方)。笼内有一根较短的竹竿,笼外有一根较长的竹竿。大猩猩为了取得香蕉,起初用那根较短的竹竿去够香蕉,但竹竿太短,够不到。猩猩常常将竹竿扔向香蕉,连竹竿也丢了。●在用一只取名为“苏丹”的大猩猩做实验时,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苏丹为了取得香蕉,用较短的竹竿拨到了另一根竹竿。当它玩弄这两根竹竿时,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然后将两根竹竿接起来(用较细的竹竿插入较粗的竹竿),用这
6、根接起来的竹竿够到了香蕉。这个过程是缓慢的,起初把两根竹竿放在一起,苏丹一看到两根竹竿处于这种关系,就能够突然地发现这种关系,然后一次又一次地反复把一根竹竿插入另一根竹竿,从而移到远处的香蕉。•关于顿悟(资料)日常顿悟现象:“灵感”迸发,如玩猜字游戏、猜谜游戏,突然知道结果。顿悟总是让人感到欣喜。顿悟规律:(1)顿悟依赖于情境:当情境对答案有一定提示作用时,容易产生顿悟。(2)顿悟产生后,可以重复出现:过一段时间忘记,还可以再次顿悟。(3)顿悟可以迁移:猩猩学会用箱子够香蕉,也可以用竹竿来够。3、学习心向说美国心理学家哈咯(Hailow)认为,“试误说”与“顿悟说”并不是完全矛盾的,在解
7、决矛盾时的顿悟是在不断的试误的基础上形成的,试误和顿悟是解决问题的两个极端点。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用于调和两者的“学习心向说”,较好地解决了从试误阶段过渡到顿悟现象的内部转化机制,有力驳斥了顿悟说的唯心主义观点。4、信息加工理论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认知心理学将问题解决的过程看成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过程。问题的给定条件和目标构成了问题空间的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就是在理解和表征的基础之上,利用一定的规则或算法,不断地对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