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if 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中重度腰椎滑脱

plif 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中重度腰椎滑脱

ID:23621869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plif 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中重度腰椎滑脱_第1页
plif 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中重度腰椎滑脱_第2页
plif 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中重度腰椎滑脱_第3页
plif 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中重度腰椎滑脱_第4页
plif 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中重度腰椎滑脱_第5页
资源描述:

《plif 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中重度腰椎滑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PLIF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中重度腰椎滑脱岳云亮许春雷赵孟和辽宁抚顺矿务局总医院骨二科,辽宁抚顺113008[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3月—2013年5月用PLIF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24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5例;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融合率、滑脱复位率、并发症等。结果随访8~22个月。术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或改善,影像学示椎间隙高度恢复,腰椎滑脱复位率达92%。术后有1例女性患者出现左足外侧感觉减退,口服弥可保营养神经,渐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无

2、内固定失败现象发生,椎间植骨均融合。结论PILF加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手术方式。[.jyqk,平均70m。其中L4滑脱14例,L5滑脱10例。根据Meyerding分级[2],即将下位椎体上缘分为4等份,根据椎体相对下位椎体向前滑移的程度分为I~IV度。Ⅰ:指椎体向前滑动不超过椎体中部矢状径的1/4者;Ⅱ:超过1/4,但不超过2/4者;Ⅲ:超过2/4,但不超过3/4者;Ⅳ:超过椎体矢状径的3/4者。术前Ⅱ度滑脱16例,Ⅲ度滑脱8例。滑脱角大于45°者有15例。1.2手术方法全麻,俯卧位,以滑脱节段为中心行后正中切口。显露上下节段椎板及小关节。分别于滑脱椎和下位椎各植入两枚椎弓根

3、螺钉,并用“C”形臂透视证实置钉方向及位置满意。行病椎全椎板切除术,探查神经根,行神经根封闭,扩大狭窄的侧隐窝和神经根管,彻底减压。用脊髓拉钩牵开马尾,显露变性椎间盘,切开纤维环,摘除髓核组织,安装钉棒,撑开狭窄的椎间隙,刮除上下椎体的软骨板和部分终板。将切除的椎板制成骨粒,置入界面融合器,将部分骨粒植入椎间隙前方,分别于双侧各打入一枚界面融合器。“C”形臂透视证实界面融合器位置满意,加压固定椎弓根系统。术后腰带固定,应用抗菌素24~48h,术后行腰椎X线检查,以确认腰椎复位复位情况,cage及椎弓根螺钉位置。术后1~2周鼓励患者腰背肌功能锻炼,逐渐下床。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

4、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通过或来院复查进行随访,随访8~22个月。随访时未发现复发病例,术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或改善。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左足外侧感觉减退,口服弥可保营养神经,一个月后渐恢复正常。本组24例患者术后X线示椎间隙高度基本恢复,腰椎滑脱复位率92%。术后椎间融合良好,所有患者无内固定失效现象发生。根据手术前和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的(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Scores,JOA)29分法[3]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计算改善率,改善率=[(术后评分一术前评分)/(29一术前评分)]×100%。患者的术前JOA评分为

5、5~21分,平均13.6分,术后通过或来院复查进行随访,JOA评分为12~29分,平均24.9分,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4,P﹤0.005)。术后平均改善率72.7%。未出现二次滑脱现象。3讨论3.1腰椎滑脱的手术适应证腰椎滑脱如无症状一般不需手术治疗,即使腰椎滑脱伴有腰痛也并非全部需要手术。目前对腰椎滑脱的手术适应证仍存在争议。一般情况下,下列患者有手术指征[4]:①持续性腰腿痛,经系统保守治疗不缓解;②有神经根压追症状或椎管狭窄症者;③影像学证实滑脱有进展者。我们认为对于中重度腰椎滑脱的患者经系统的保守治疗无效应尽早手术治疗,解除神经压迫,重建脊柱序列,稳定脊柱。因为软组

6、织损伤、相邻椎间盘的变性或小关节病变等都可导致腰痛,术前应明确其疼痛的病因,判断其疼痛与滑脱有关。本组患者适应症选择得当,术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或改善,疗效满意,对腰椎滑脱患者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3.2PLIF的优势治疗腰椎滑脱的原则为减压、恢复脊柱正常序列、固定、植骨融合。而最终目的是滑脱椎体融合,才能消除或改善临床症状。脊柱融合术式很多,后路常用的融合方式为椎间融合术(LIF)、后外侧融合术(PIF)。应用生物力学分析,人体重力线通过椎体前方,80%的负荷通过椎间盘,椎体间融合最符合脊柱生物力学要求。大多数学者[5]认为由于椎间植骨能恢复椎间高度,维持腰椎正常生理前凸及腰椎生物力学特性,提

7、供椎间纵向支撑,椎间植骨融合率高于后外侧植骨。有实验室研究[6]也表明椎体间融合的稳定性优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临床研究表明与PLF讲相比,PLIF植骨融合率高,内固定失败率低,矫形效果丢失少,晚期下腰痛发生率低,无继发性医源性椎管狭窄发生[7]。椎间融合的方法有传统的椎间植骨及使用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有报道[8]传统的椎间植骨常常发生植骨块的吸收、脱出、塌陷等并发症,其假关节发生率高达3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