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617882
大小:58.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厄洛替尼辅助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厄洛替尼辅助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厄洛替尼辅助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间来我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给予常规内科对症和支持治疗,如缓解颅内水肿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全脑放疗治疗(DT=30GY,每次3GY,分10次)以及厄洛替尼辅助治疗。观察2个月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同期只接受放疗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7例,稳定11例,进展0例,临床获益率为100.00%,临床有效率为60.71
2、%。对照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15例,进展6例,临床获益率为80.00%,临床有效率为33.33%。观察组临床获益率与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洛替尼辅助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厄洛替尼;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脑转移分类号]R73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5)28-0037—04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晚期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肺癌发病率的逐年升高,针对肺癌脑转移的防治也愈加受到重视[1]。目前临床常用的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为全脑放疗,随着治疗方式的逐渐应用及完善,研究表明,治疗
3、期间加入小分子药物联合治疗可提高放疗效果的作用[2]。厄洛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选择性抑制剂,临床中已经将其应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一线或二线治疗中,有研究表明[3],将其应用于放疗过程中可提高放疗治疗有效率。本研究中,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共计28例,探讨厄洛替尼辅助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来我院采取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共计28例为观察
4、组,结合家庭条件及患者意愿,所有患者均自愿选择厄洛替尼辅助全脑放疗进行治疗。男18例,女10例。年龄42〜75岁,平均(61.9±4.5)岁。所有患者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全部符合肺癌的诊断标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且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肺癌脑转移[4]。28例患者中,14例肺腺癌,6例肺腺鳞癌,8例肺鳞癌。纳入标准[5]:①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存在脑转移;②化疗失败患者或对化疗不耐受患者;③脑转移病灶2个或2个以上。排除标准:①放疗禁忌证者;②厄洛替尼药物禁忌证者;③预计生存期短于4周;④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同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
5、移30例为对照组,该组人群均选择单纯性放疗,未接受药物治疗。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9±4.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对症和支持治疗,如缓解颅内水肿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全脑放疗治疗以及厄洛替尼(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150mgX7粒,国药准字J20120060)辅助治疗。患者采取仰卧位,定位以及照射均使用热塑面膜固定头部,以保证治疗的重复性。CT模拟定位,使用6-MVx线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照射剂量,3Gy/次,总剂量DT=30Gy/10Fxo放疗频率5次/周,放疗同时口服厄洛替尼1
6、50mg/d,1次/d,服用药物30d以上或至病灶进展以及患者不耐受[6]。对照组则仅给予全脑放疗治疗,方法同观察组。观察2个月后的临床治疗效果。1.3评价标准根据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responseevaluationcriteriainsolidtumors,RECIST)[7]进行评定,完全缓解:病灶消失,肿瘤标志物水平正常;部分缓解:基线病灶长径缩小在30%及以上;稳定:基线病灶长径缩小在30%以下或未增加至20%;进展:基线病灶长径增加20%以上或发现新发病灶。临床获益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稳定例数)/总例数X100%。临床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
7、总例数X100%。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取x2检验,P0.05)。见表2。3讨论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分析显示,从理论上分析,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肺癌细胞并不容易进入脑组织中从而形成脑部转移灶。但因为椎动脉及椎动脉丛及内部血管存在较多吻合支,为肺癌细胞的脑部转移提供一定的生理结构基础,使之可以通过心脏泵血至颈动脉从而上至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