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备课的新思考

关于备课的新思考

ID:23616858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关于备课的新思考_第1页
关于备课的新思考_第2页
关于备课的新思考_第3页
关于备课的新思考_第4页
关于备课的新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备课的新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备课的新思考认真备课重燃激情——关于备课的新思考宣汉县圣灯中学符美珍十年前,第一次踏入讲台的我虽教法青涩但激情四溢。时光流转,得益于前辈、同行的指点和帮助,我也在迷茫中收获了荣誉。然而,奖状面前,那份激情却消散了,我也将教学视为了完成任务。更致命的是,十年下来,将同样的教材用同样的教法进行了多次的重复与机械操作。我开始讨厌那本教科书,讨厌那本教学参考书,甚至冒出可怕的念头:是不是该转行了。今年暑假,带着无限好奇,我参加了网络培训。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我明白了认真备课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教学激情也需要自己

2、去重新点燃。一、什么是备课?可能很多老师和我一样,以前的备课就是抄写教案。真正用于教学的有创意的设想,都是在教科书上批注;而所谓的备课很多内容在书上或参考资料上有,但为了应付检查不得不写下来,并且这样的写教案,其实是抄教案,一字不漏,一抄再抄。更糟糕的是,这种纯粹抄的教案,除了能应付检查外,只能成为一堆废纸,我几乎从来没有按这样的教案上课。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事前必须作充分的准备,否则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现代意义下的备课是上课前的一种准备和设想,也是教师的自我装备、自我成长和持续发展。但备课

3、不能太注重形式,应该结合实际不拘一格。不论是对课标、教科书的研究还是对学生的研究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包括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都要心中心数,不能照本宣科。二、研究学生是备课的起点和终点教师备课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科书;研究学生。我认为研究学生是备课的起点,也是备课的终点。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具有五个不同的层面:理想课程、文本课程、理解课程、实施的课程与经验课程。理想课程属于专家设想的、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国家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体现的课程就是这个层面。课程标准属于

4、文本课程,是理想课程的具体体现。教科书属于典型的理解课程层面,要从理想课程转变成学生的经验课程,就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背景出发。备课就是将理想课程转变为学生经验课程的第一步。通过研究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确定教师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或教具,设计课堂练习,从而形成有效教案,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的。三、备学生是备课的中心环节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好的课堂教学,既要联系教学内容的实际,更要

5、联系学生实际,注重研究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以往的备课只注重了教师的教学过程,甚至将教师说的每句话,提的每个问题都预设了出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过多,满堂灌,导致学生潜意识暴露得不够;教学环节为设计而设计,导致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一片茫然。现代意义的备课应以备学生为中心环节,处理好以下关系:1.学生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法的关系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本质

6、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学目标要适应学生,教师为学生服务,因此教学方法也应改变很多。每节课的知识点不宜过多,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或者部分学生能学会的,教师就不用讲了。多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去落实知识点,尽可能的暴露学生的潜意识,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有些教学方式方法,组织形式,媒体的使用,教师可与学生协商解决,鼓励学生参与备课。2.学生与教材的关系真正了解我们的学生,处理好课堂供需关系。首先要考虑教材内容,学生是否熟悉,在学生的阅读经历和生活经历中是否曾经遇到过,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第十册语文教材《爱如茉莉》

7、一课,学生对父母关爱自己的事情已经习以为常了,觉得这些都是应该的,体验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教学时就是要抓住吃饺子、病房探望、手脚麻木也不惊动对方这些细节,让学生通过读、品、悟,理解父母亲之间的爱是在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的,尽管平淡如水,却包含一片真情,就如平淡无奇的茉莉。其次要考虑教材的写作手法,谋篇布局等特点学生是否已掌握或熟悉。第三考虑的是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掌握程度。将外在的教育理念物化为自己的教学设计行为和课堂教学行为,这样利于我们的备课、执教和反思、改进。3.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

8、。处理好师生关系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评判者,是学生中平等的一员;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关键的一条就是教师与学生应平等对话,不应唯我独尊。具体说来良好的师生关系包括: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实现有效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师生间能充分交流思想感情;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差异性。4.学生与学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