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视野下古诗英译的缺省和补偿

解构主义视野下古诗英译的缺省和补偿

ID:23616230

大小: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9

解构主义视野下古诗英译的缺省和补偿_第1页
解构主义视野下古诗英译的缺省和补偿_第2页
解构主义视野下古诗英译的缺省和补偿_第3页
解构主义视野下古诗英译的缺省和补偿_第4页
解构主义视野下古诗英译的缺省和补偿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构主义视野下古诗英译的缺省和补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解构主义视野下古诗英译的缺省和补偿解构主义视野下古诗英译的缺省和补偿诗歌的美学价值之源  顾正阳[1]认为诗的意境,指的是人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换言之,就是感情与意象的统一。而意象是感情的载体,体现于诗歌语言之中。诗歌之美在于语言之美。语言美表现在高度和悦的视听感性,精美独到的结构形态,深刻巧妙的意义含蕴,精心铸造的意象意境和绚丽鲜明的文化色彩[2]。诗歌存在的重要要素是诗歌语言符号的形式,翻译审美的对象是语言实质是语言审美,而不是语言所承载的题材、故事、时间

2、等翻译审美的性质是linguistic(语言的),而不是thematic(主题的)[2]。意象与其所指涉的意境或者主题往往仅存于特定文化下的语言符号中,当其意象移植于文化他者(culturalother)之中,其意象的文化含义往往随之丢失。  以李白《静夜思》中的望明月和思故乡为例,翟理斯译为uptooon,thoughtsofhomearise[3];弗莱彻译为OnherclearfaceIgaze[3],fullofYouthssemories;孙大雨译为gazeatthecliffmoon

3、,museonmydistanthome[4];许渊冲译为findthemoonbright,inhomesicknessImdroiddot;诺弗尔译为gazeatthemoonshimmeringinadarkcourt,sadandhomesick[5]。  原诗中望与思相对,明月与故乡相衬。四个意象紧密相连,构成一幅画面。姑且不论译作之优劣,单就以上两个词语分析,在译诗中,孙诗与原诗在语言词性对应上最工整,然因中英语言特点之差异,同样的对称在英诗中没办法形成诗中的画面美感。故此,语言符号

4、的对应不等于机械的词性对等,意象的表达应善于利用译入语的特点和优势。而其他译作亦体现不出原诗中鲜明的对立感。明月与故乡相对,在中文文化中,月亮与思乡之情紧密相连。英语文化对月亮的感情与中文截然不同。翟译中,用glorious形容月之明,用home代故乡,与中文明月形象和故乡理解有所偏差。弗译用her指代明月,其隐含意象为女性,故乡被memories所取代。可见,中英两种语言对同一意象解读不同,意境便也不相同。  从语言形式上看,以上译文所提的翻译意象均不足以体现原诗的情感。这是由两种语言文化本身

5、的不可通约性造成的。然而脱离这些意象或者非准确的意象本文由.L.收集整理描述均会造成诗歌意境的缺失。在上述译本中,翟译形象贴切,语言凝练,寓原诗形象于英语特点之中,诗格把握准确,富有韵味。  古诗英译的主体介入研究  诗歌翻译由翻译主体完成,任何诗歌翻译的过程都不可缺少翻译主体的介入。主体的介入是对原诗内容和意境的理解和审美过程。虽然所指、意义、意谓都蕴涵在语言单位之中,但语言的使用主体仍然能够按照语言的逻辑结构、形式和规则等将它们从语言中分离出来,从而验证他们与事实之间的真假关系。[6]翻译主

6、体的审美行为具有个性化特征。翻译中翻译主体寻找的是汇合点而不是同一性。译者无法和原作者在审美经验和审美感受上等同,唯有以诗歌的语言形式为介质,沟通原作者,对原作品进行审美。翻译主体的个性化特征决定了对原作品的介入程度和能力不同。翻译主体介入的根本原因在于诗歌所特有的情感模糊性,或言之语言魅力的艺术性。《易经》认为诗歌翻译的本质是艺术性和科学性的辩证统一,艺术是主观的,科学性在于对原诗的词、句、篇的客观、科学分析为基础[7]。诗歌翻译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并不容易论述清楚,其界限无法明确掌握。所谓艺术性

7、多与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而科学性更多指涉确定性和规则性。模糊性往往存在于确定性的外在形式中。就中诗英译而言,诗歌的情感和意境本身具有模糊性,诗歌的语言形式符合规则性。因此,译者介入的是诗歌的模糊性,介入的手段是诗歌语言形式的固定性。  谢天振[8]采用解构主义的观点,认为文学翻译没有定本或范本。其肯定了不同译本的存在,否定了文学翻译的终极意义。译本作为临时固定了作品的一种意义,是在不同的文化假设和解释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意义本身是多元的而非不变的。诗歌无法完美通过翻译再现,译者的介入使

8、翻译成为可能,最终也导致终极意义的消失。译作只能是原作的译作的译作,可以无限接近原作,却永远达不到终极目标。  以杜甫诗《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翻译为例。这两句诗描写的是国家破碎,山河依旧,城空人稀,草木繁密,背景壮阔,情感悲壮。通过国与山河之对称,城与人之对比,破与深之映照,突出人之无常与永恒时空的反差,尽藏孤寂荒凉感于破碎山河,凄然草木中。译诗中首先难处理的就是国与山河的翻译。七个译本中对国与山河的解读不同。中文中国相对于英文来说是个模糊概念,英文中有多个词可以表达相关意象。co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