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叠加”概念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叠加”概念研究综述

ID:23612231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现代汉语“叠加”概念研究综述_第1页
现代汉语“叠加”概念研究综述_第2页
现代汉语“叠加”概念研究综述_第3页
现代汉语“叠加”概念研究综述_第4页
现代汉语“叠加”概念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叠加”概念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汉语“叠加”概念研究综述语言在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都出现过“叠加”(superposition)这种形式,但该语言现象引起语言研究者的注意,还是近二十年的事情。从外语研究来讲,Hopper&Traugott(1993)、Lehmann(1995)、Shaumyan&Sypnieent)放在一起共同考虑。他认为二者相通但侧重点不同,“叠加”着眼于表达形式,而“强化”着眼于表达效果。张谊生提出叠加强化的方式主要有四类:并存式、累积式、框架式、糅合式;基本类型包括增强型、兼顾型、补充型、分述型四种;其后果分别表现为:配合义融合的词汇化、格式义定型的构式化、浮现义形成

2、的整合化、功能义弱化的附缀化等四个方面。张谊生(2013)关注了具体词类——介词的“叠加”问题,他认为在语言的具体使用中,由于一部分介词的功能有所弱化甚至转化,为了增强表义效果、满足特定的表达需要,再加上双音化的韵律驱动,就会出现同义介词的叠加现象。张谊生将现代汉语介词叠加的方式与类别分为六种:并列式与归并式、附加式与嵌套式、融合式与累积式,并认为介词叠加可以满足协调结构、区别语义和强调语用等不同平面上的多样化需求,而介词叠加的后果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并列叠加的词汇化趋势,二是结构错配的附缀化性质。介词“叠加”的提出不仅关乎介词的形成与发展、功能与用途,还

3、涉及到了介词的使用频率、接受程度以及规范化问题。张云峰(2013)对类型复杂、功能多样的近代汉语比况框式介词进行了观察。他发现概念叠加是其形式上最为显著的构成特点,该形式呈现出省略性、地域性、修辞性、扩展性等若干运用特点,也具有标识虚化等级、语流分界、意义补足等作用。二、前人研究的贡献和不足综上所述,前人对语言“叠加”现象的认识和研究以及对“叠加”概念的探讨和应用,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如下:(一)学者们在汉语研究中涉及到了诸多语言学平面中有关“叠加”的问题词汇平面:刘志生所提出的近代汉语叠加式词语模,比如:“X三Y四”“X天Y地”“不X不Y”“三X两Y”等用

4、一种简洁而固定的“叠加”形式表达了某一种甚至几种特定的意义类型,它们仅用有限的四音节语音材料使词语的信息含量得到了扩充。叠加式词语模构词符合遣词造句尽可能经济简练的语用原则与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大势。江蓝生、雷冬平、胡丽珍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词汇层面的同义词概念叠加和词形整合成三音节词的现象给予了说明和描述。句法平面:江蓝生指出所谓句法层面的叠加,是指两个语义相同或相近的句式叠加后整合成新的构式,并据此分析了“差点儿VP”与“差点儿没VP”,“难免VP”与“难免不VP”,“VP之前”与“没VP之前”,“除了X”与“除了X之外”等句式的形成机制。语义平面:无论是构词层面

5、还是句法层面,江蓝生始终将“叠加”框定在语义平面中“同义概念”的叠加上,至于后来的紧缩现象和构式整合,则是另外一回事。语用平面:王新宇所提出的“共形叠加语”是使用者出于语用目的,即在表达中推崇语汇刺激性,追求一种新鲜表达效果的表现。修辞平面:聂功斌在叠加是意义之间的相加的认识上将其视为一种修辞格。方言平面:薄文泽在对闽语海南话——文昌话亲属称谓的研究中,用“叠加”命名了不同语言系统在语言接触中相互影响所造成的结果。李立林发现了娄底湘语表示小称的后缀可以相互叠加,而不同层次的后缀叠加是汉语方言词汇发展轨迹的一种保存。(二)学者们在语法研究中涉及到了汉语具体词类的“

6、叠加”问题名词叠加:于峻嵘对表示“遍指”的“名词叠加”作了可能性和限制性的分析。动词叠加:王淼将表示动作同时进行的两种格式“一边VP1一边VP2”和“又VP1又VP2”看成了动词叠加。形容词叠加:石锓认为形容词性的AABB在唐以前都是叠加式的,比如重言式叠加“穆穆皇皇”,重叠式叠加“青青黄黄”。唐宋时期叠加式与重叠式并存,比如重言式叠加“皎皎苍苍”,重叠式叠加“小小细细”。此后,重叠式“AABB”在叠加式“AABB”的基础上演变而成。副词叠加:马清华提出了专职强程度副词的叠加——专职程度副词1+专职程度副词2。比如“他还听不太十分清楚以后究竟会有什么结果”,这种

7、叠加可得到强调或婉曲两种不同的结果;专职程度副词1+确证类语气副词:比如“今天真太危险了”,这种叠加表示口气强度的增加。介词叠加:张云峰从概念叠加角度关注了近代汉语比况框式介词叠加现象,张谊生则对现代汉语介词叠加现象的方式与类别、作用与后果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并提出了个人见解。不同词性之间的相互叠加:刘丹青在语法化进程之下考虑同一词语分别充当不同句法成分在一个句法结构体中同现的现象,虽然同一词语在不同句法位置的词性不同,但由于外在形式相同,刘丹青将其也看成叠加问题。在强程度标记的叠加中,马清华还提出了专职程度副词与程度代词的叠加、唯补程度词与状语性程度词的叠加、强

8、级状语性程度词与结构助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