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587511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阐述小儿肛门给药与臀部肌肉注射及口服给药的效果对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阐述小儿肛门给药与臀部肌肉注射及口服给药的效果对比阐述小儿肛门给药与臀部肌肉注射及口服给药的效果对比导读:[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肛门灌注给药的安全便捷性;策略:把按体重计算臀部肌肉注射的注射液加大15%进行肛门灌注;结论:方便,实用,疗效佳,易接受。 [关键词]肛门灌注给药臀部肌肉注射口服给药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小儿在治疗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案,所得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在给小儿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候只注重了用药的效果,不重视药物治疗过程中小儿长期后果以及小儿心理因素,现就选择三种小儿给药策略:肛门灌注
2、给药,臀部肌肉注射给药,口服给药,进行分析,首先说明一下小儿肛门给药的渊源,肛门直肠用药的历史:早在公元前1550年的埃及《伊伯氏纸草本》书中即有记载肛门直肠用药的策略。中国使用肛门直肠栓剂也有悠久的历史,史记《仓公列传》书中就栓剂的肛门直肠用法已有记载,后汉张仲景《伤寒论》书中载有肛门直肠用药的策略,原有《千金方》、《证治准绳》等书中也有栓剂的制备与药用,我们现在只争对肛门注射液给药。而且具有一定的医学水平医师,能够掌握住用量。现分析如下: 1、对象与策略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到2011年6月门诊240
3、例患儿的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气管炎,肺炎等治疗结果为研究对象。 1.2治疗策略:将24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80例患儿,且在同一时期疾病症状相似者分别三种策略对比给药,采取双盲法,患者自愿治疗。臀部肌肉注射与肛门关注给药用相同类型的注射剂,且肛门给药比臀部肌肉给药剂量大一些,约加15%,用10ml注射器去掉针头,抽吸注射液后温热到35—40摄氏度,取小儿把尿方式给药或者让患儿爬到家属的腿上在家属的协助下分开肛门,把药缓慢推入肛门,由于小儿会产生便意或防止药液流出。可用卫生纸按压5分钟后自由活动。用药
4、一般以3天作比较,加重者改用静脉输注。在患儿结束治疗后由患儿家属填写治疗策略的满意度调查表,口服药品的患儿留下联系方式和地址,三天后填写调查表以及反映患儿的治疗情况。 1.3纳入的标准: 1.3.1对比类型:肛门灌注给药与臀部肌肉注射、口服给药进行疗效、满意度、接受性对照。 1.3.2观察对象:7岁以下儿童。 1.3.3干预措施:实验组为肛门灌注给药,对照组为臀部肌肉注射和口服给药 1.3.4组间均衡好,具有可比性。 1.3.5结果指标:痊愈,为症状消失;好转,症状缓解,有待继续治疗;加重,病情加重,需住院治疗
5、;放弃,不能坚持治疗,自愿放弃。把痊愈和好转作为有效,把加重和放弃作为无效进行对比。满意和不满意的对照。接受性的对照。 表1治疗效果情况 表2满意度 2、结果 2.1临床疗效;肛门灌注给药、臀部注射给药、口服给药经表1用各组中治愈加好转比各组频数计算得有效率各为87%、65%、57.5%。经表2计算得满意度三者分别是87.5%、38.75%、55%,易接受性分别是93.75%、25%、60%。 2.2由于肛门灌注给药动作温柔,快捷方便,无一例放弃治疗。而且在加重的10例患儿中,家属仍愿意继续接受治疗,以观
6、后效,再转变治疗方式。在臀部肌肉注射加重的8例,口服给药中加重的24例患儿直接改换成其他治疗方案。而且在调查表中,肛门灌注给药的满意度,易接受性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俩组,可比性显著。 2.3臀部肌肉注射放弃10例,口服给药放弃5例。 3、讨论肛门灌注给药,臀部肌肉给药,口服给药它们给药途径不同,效果不同,患儿家属接受结果不同,最终有效率、满意度、接受性都有显著差异。 3.1口服给药:患儿不易接受,不配合,强行灌药又有一定的危险性,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等,对患儿心理造成阴影。且有药物首过消除效应,灌药过程中的撒落,使药
7、物达不到药物有效浓度。再者患儿胃肠娇嫩,易受刺激,易引起患儿厌食,好多药物又有肝肾损坏,影响健康发育。所以虽然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策略,但治疗效果不太理想。 3.2传统臀部肌肉注射给药,效果较其它俩组效果要好,但患儿臀部肌肉发育未完善,经常肌肉注射会引起诸多不良后果,如肌肉硬化、包裹结节、伤及下肢神经等。患儿及患儿家属不易接受,哭闹严重,强制性强,对患儿心理有影响,有时候我们忽视小儿心理因素,造成小儿的焦虑,畏惧,恐慌,引起心理障碍。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放弃治疗的人数比较多,是患儿及家属不愿接纳的一种治疗策略。 3.3肛门
8、灌注给药:策略简单,易操作,剂量易掌握。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直肠黏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强。药物通过直肠吸收后,一是通过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既防止和减少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变化,又避开了胃和小肠对药物的影响;二是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循环至全身;三是通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