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585375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传记文学在文学与历史的交界线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记文学在文学与历史的交界线上关于文学与历史、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是学术界长期讨论的课题,还将继续讨论下去。传记文学问题是其中焦点之一,最近出版的贺茂之著《张爱萍传》为这方面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多年来,对于人物传记写作中的文史关系,一直存在不同意见,大体分为两类:一类认为传记的对象是具体存在过或存在着的人物,其内容必须力求准确真实,符合历史的本来面貌,文字表达也要生动,但不能因文害义、有损传记的真实性。另一类则认为自古文史不分,应当文史结合,运用文艺创作方法,对人物及环境进行艺术的描绘、夸
2、张和塑造,以提高感染力,增强可读性,扩大读者面,更好地发挥传记的效应。这两类不同的意见和作品,涉及一系列问题,值得切实地探讨。 关于文史不分。我们提倡历史与文采统一,是否意味着主张文史不分呢?要作具体分析。一般说来,任何方面的知识,包括历史知识,都要依靠文字手段来表达、记载和交流,在这个意义上,文史是不可分离的,古今概然。但从文学与历史的范畴来说,则不能简单看待。人类知识的积累和分类,有一个从简到繁、从蒙昧到科学的发展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与历史也成为不同的独立学科,并形成日益精密的科学体
3、系,两者各有范畴,虽有交叉联系但不能混同。 关于文艺与文采。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一切文艺创作,理所当然的都要讲究文采,但“文采”并不等于“文艺”,各种讲究文采的文章也不等于都是“文艺创作”。何况我国早在先秦就已经讲究文采,而“文艺”这个概念到了近代才逐渐流行。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句话里的“文”,就是指的文采一类意思。到西汉便诞生了司马迁文史并茂的划时代著作《史记》,它是中国具有高度文采的第一部纪传体正史,又是一部以史实为基础的传记文学作品。有人因《史记》引用了形象化的生动
4、资料,而认为它不是历史,是文艺创作,显然不符合事实。 关于传记文学与传记小说。我们赞扬《张爱萍传》式的当代人物传记文学作品,并不是忽视传记小说及人物传奇、演义、故事等形式的文艺创作。中国古代,随诗歌之后即产生了小说,历史悠久。两者都源于神话和传说,其形成过程却不相同,诗歌主要来自民谣,小说则主要来自街谈巷说之琐言小语。唐代趋于重人事而疏鬼神,开始有意识地写作小说,渐兴传奇,宋代又兴话本,至元明清,历史小说、言情小说、侠义小说等相继普及民间,并产生多部优秀巨著。但小说的社会地位仍然低下,一些名著
5、至清代尚列为禁书。如鲁迅所说,在古代小说向来是被看作邪宗的。这固然出于偏见,同时也和小说自身发展的弯路有关,值得深思。直到“五四”以后,小说才跨入一个全新阶段,取得崇高地位。近些年来,历史小说和传记小说(以及其他关于历史人物的文章、戏剧)盛行,多有佳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歪曲史实、挟私褒贬、低级庸俗等,造成读者对历史的错觉和混乱,同时玷辱了小说自身。许多同志曾提出,历史题材的文艺创作,要尊重历史的基本事实。凡以真名真姓真人为主题的作品,不能任意篡改历史重要情节,颠倒是非黑白,混淆历史真相,
6、使这类作品成为人所不齿的荒诞之物。这是小说发展史上早有深刻教训的。 关于历史真实与文艺真实。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真实,都要严肃对待,不能认为“历史是真实,文艺是不真实”。我们强调要尊重历史真实,并非说文艺就不要真实。相反,文艺应当“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反映比普通实际生活更高、更典型、更强烈,因而更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真实。那种把文艺创作的艺术塑造,理解为可以脱离实际胡编乱造的侥幸观点,是有害的,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艺术成果。当然,对于两种不同性质的真实也不能等同,历史的真实是以大量原始性的客观资料为
7、直接基础的,是科学的真实;文艺的真实是从丰富的现实生活中体验、提炼和升华的,是艺术的真实。从文学的角度举例来说,司马迁的《史记》是历史真实的典范,鲁迅的《阿Q正传》等是文艺真实的典范。《张爱萍传》属于历史真实的传记文学范品。 关于可信性与可读性。为了保证人物传记的质量,两者不可或缺。有人认为:写历史人物,如果拘泥于可信性,就不可能提高可读性;如果要提高可读性,就难免影响可信性。这样绝对地把两者对立起来,并不符合写作的实际情况。事实上,许多先进历史人物的实际经历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往往有惊心动魄
8、的事迹和充满神奇色彩的情节,如实记录这些内容,不仅是历史中最生动的部分,也常常是文学作品中取之不尽的素材。无论历史著作或文艺创作,经过作者的悉心耕耘,是可能达到可信性与可读性完美结合的。古今一些优秀作品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张爱萍传》便是最新成果之一。 关于传说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