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谣言控制策略——以“抢盐事件”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谣言控制策略——以“抢盐事件”

ID:23583342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9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谣言控制策略——以“抢盐事件”_第1页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谣言控制策略——以“抢盐事件”_第2页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谣言控制策略——以“抢盐事件”_第3页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谣言控制策略——以“抢盐事件”_第4页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谣言控制策略——以“抢盐事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谣言控制策略——以“抢盐事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谣言控制策略——以“抢盐事件”  所谓群体性突发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的,由多人参与,以满足某种需要为目的,使用扩大事态、加剧冲突、滥施暴力等手段,扰乱、破坏或直接威胁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应予立即处置的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从本质上来说,是社会存在矛盾的客观反映,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正常的社会现象。但是如果群体性事件呈现继续增长之势,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的重要因素。  在近几年的一些群体性突发事件,比如“贵州瓮安事件”、“甘肃陇南事件”、“云南孟连事件”、“湖南吉首非法集资事件”、“重庆的哥罢运事件”中,谣

2、言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谣言在扩大事态、加剧冲突方面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在近期核辐射危机导致的“抢盐事件”中更是如此。笔者拟从传播学和谣言心理学的视角,以“抢盐事件”为主要事例,分析谣言如何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产生、传播,又是如何失真的,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  一、谣言的产生机制及控制策略  美国学者奥尔波特等人提出了著名的决定谣言产生的公式:R=i×a,其中,R代表谣言(rumor),i代表重要性(important),a代表模糊度(ambiguity)。[2]该个公式指出了谣言的产生和事件的重要性与模糊性成正比关系

3、,也就是说事件越重要,相关信息越模糊,谣言也就越容易产生并蔓延。从奥尔波特的观点出发,可以知道,在一个事件中,当重要性与模糊性至少一方趋向零时,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重要性有程度上的区别,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般起初的事件重要性较低,当参与的人越多,传播扩散的越广,事件的重要性就会累加。因此,降低事件的“重要性”,使其的赋值减小,在假定模糊性不变的情况下,降低重要性可以使其乘积变小,从而降低谣言传播的力度。另外,降低谣言的模糊性,尽可能使事件的模糊性降至最低,从而遏制谣言扩散的可能性。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尽量将谣言

4、扼杀在萌芽状态,降低谣言的重要性积累  纵观近年的一些主要群体性突发事件,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只有建立谣言预警与监控机制,才能对谣言从根本上进行控制。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基本的舆论监测网络,主要通过社会实践调查、信访制度、政民互动、民意调查等渠道了解舆情。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谣言控制,应当采用系统的科学方法。  首先,建立谣言预警与监控机构。谣言预警与监控机构指的是负责收集、分析及抵制有可能导致社会不安定的谣言的机构。当群体性事件开始之前或发生时,通过志愿者的情报收集或人们的来电,谣言预警与监控机构获取可能出现的谣言,然后通过社会实

5、践调查或民意调查等方式了解谣言产生的渠道,对其进行预警和控制。  其次,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网络是谣言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抢盐事件”中尤其如此。根据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假设,在传播中经常存在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和“积极分子”,之所以说要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是因为分析近年的一些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现,网络是谣言传播的主要渠道,另外,相对于其他的传播渠道,比如、口头相传等来说,网络谣言传播者容易掌握。网络“意见领袖”可以通过时事关注度,浏览数、原帖数、跟帖数和贴文转载数,跟帖与原帖价值

6、取向的一致性,个人网络身份(级别、头衔等)、聊天记录等识别出,对于这样一批网络“意见领袖”,通过谣言预警与监控机构,在谣言开始扩散之初及时进行阻击,将谣言的扩散扼杀在萌芽状态,并且,引导这些网络“意见领袖”,使他们也成为澄清谣言、阻止谣言传播的“信源”,这样便可以降低谣言的重要性积累,从而降低谣言的传播力度。  (二)媒体联动,官方渠道和民间渠道互动,降低事件的模糊性  对于开始扩散的谣言,要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多渠道发布信息,澄清事实,实现媒体联动,遏制谣言的进一步扩散,在“抢盐事件”中,谣言扩散开以后,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联动

7、,及时辟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做法可圈可点,但在反应速度上仍然值得反思。另外,谣言的扩散经常表现出一种对官方渠道信息的不信任,当然这种不信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官方单一的“说教”和十足的“官”味容易让人们反感,因而即便发言人出来澄清谣言,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人们的信任。所以,在专家、学者以及比较活跃的社会成员中培养民间“意见表达者”,利用他们对于民情民意的了解,以及“非官方”的表达,提升舆论引导的亲和力,将民意逐步引向政府和媒体设置的议程,从而降低事件的模糊性,能够达到较好的辟谣效果。  二、谣言的传播机制及控制策略  在“

8、抢盐风波”开始之前,正值日本核泄漏的关键时期,各种媒体争相报道与核泄漏有关的消息,这使得“防辐射”事件的新闻价值迅速提升,而各种媒体对于西方国家抢购含碘药品的报道,为“碘盐能预防治疗核辐射”谣言的滋生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于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开始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