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阐述回忆哲学大师张岱年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阐述回忆哲学大师张岱年老回忆哲学大师张岱年老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回忆哲学大师张岱年老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中国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青年学者的“忘年交” 六年前,张岱年先生逝世,中国哲学界无不为之痛惜!知这一噩耗时,不可抑止的悲痛涌上我的心头。 记得54年前,当我初人中国人民大学读哲学本科时,就已听说北京大学有一位张岱年教授,他掌握的中国哲学资料之翔实无人出其右,就连最有名气的哲学家遇到难题,也往往屈尊求教。但是,限于当时的条件,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的我没有机会拜见张老。后来,我有幸从人大调入北大,分配到哲学系任教,这才有缘相见。1974年年
2、初,正值“批林批孔”热火朝天之际,为完成一项所谓的“政治任务”,撰写一本书籍,即《论语批注》,我又与张岱年老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记得参加这一工作的还有李世繁、朱伯岜、黄楠森诸先生,还有其他几名青年教师和工农兵学员,大家相处融洽、合作愉快。 张老给我的印象是,言语谨慎,对中国哲学、儒家思想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他注重原本,解说详尽、贴切、精当,决不趋炎附势,决不迎合潮流,坚持实事求是的立场,不愧为大师级的教授。对我们这些青年学者讨论、写作中的不当之处,他都能友善、谦和地指出,令我十分感动。张老无派头、无架子,能够与我们这些“小字辈”平等讨论,耐心切磋,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一个难
3、得的学习机会。 与张老交往的点滴记忆 此后30多年的时光,我与张老有过无数次的交往,竟成了他家里的常客。我们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张老日常生活俭朴、节约,令人感叹不已。老先生多年住在北大中关园,充其量不过有75平方米。他的书房10平方米左右,里面堆满了各种书籍和杂志。如果进去两个人,就转不开身了。人们想象不到,这就是当代中国泰斗级学者的工作条件。直到2000年,张老才迁到蓝旗营小区,住上140平方米的房子。可是张老对以往的一切,从来无怨言,无要求,只知做学问、教学生。 张老的写字台,一用就是几十年;一件蓝色呢子大衣,穿得颜色发白,也舍不得扔掉。张老有钱,但他爱
4、惜财物,珍视劳动人民的血汗成果,堪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典范。 张老宽容仁慈,体察穷苦学子的处境。生活有困难的青年教师找张老求助,张老无不慷慨应允。1981年,人大一中年教师因病故去,张老亲自去参加追悼会,并对人大的系领导和同人表示:准备把这位中年教师协助他整理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一书的全部稿酬赠送死者家属。后采纳有关同志的倡议,将稿酬大部分赠送遗属,其余部分购书分发给听这门课的每一位学生。张老本人则分文未取。 张老对待有求于他的青年学子谆谆教诲,努力提掖。我知道的,如人民大学的葛荣晋教授、姜法曾先生(已故)、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陈瑛研究员、徐州师范大学的梅良勇教授等,
5、他们的成长过程,都得益于张老的鼎力相助。 我作为中国当代伦理学的学习、研究者,从张老的为人为学中学到许多新鲜的思想、观点与见解,令我终生难忘,受用无穷。我所有的关于中国传统伦理学的知识,几乎都于张老的著作和向张老面对面的请教。 有一次我去张老家,向他请教如何看待“三纲”、“五常”,尤其是“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我说:人们对“三纲”普遍持批判的态度,认为它是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专制主义道德,似乎无任何可取之处。不像“五常”即“仁义礼智信”那样,有人民性、科学性的因素。您认为这种看法对吗? 张老说:这种看法肯定不对。诚然,“三纲”有封建性的东西。但它也有一
6、定程度的合理性,即君主、父亲、丈夫要做臣民、子女、妻妾的榜样。 是啊,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可是我竟然没有想到。长期以来,我感到困惑的是,什么都可以一分为二,对“三纲”的认识为什么不能一分为二呢?经张老的点拨,我顿开茅塞。由此我举一反三,认识到任何一个道德概念都有普遍性与特殊性两面。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亦有非阶级性。这是理论认识上的飞跃。 大师的指点,使我真正体会到“名师出高徒”的道理。今生今世能做张老的学生,实在三生有幸。 张老非常重视“礼尚往来”。所谓“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他给我的感觉是,不论平辈还是后辈,不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他都能做到平等相待,有来
7、亦有往。记得大约在20多年前我在北大附中二号楼住时,有一年春节,我去中关园给张老和师母拜年,没过几天老人家就到寒舍回访,这使我颇受感动。张老这样的名教授竟不顾年迈上四层楼,看望后辈一位普通教师,实在让我不敢承受。 张老晚年时,尤其他搬到蓝旗营小区后,我们同住一院,去张老家的次数自然多了些。由于他已年迈体衰,耳目不那么灵了,所以我把在外地讲学的见闻,把国家、社会发生的新鲜事讲给他听,让他及时了解世事的变迁。我还多次将朋友、学生送我的土特产品,如精制荞麦挂面、新小米等,送一点给老人家分享。没有别的想法,只是出于对张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