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574066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9
《简谈“提问”的教学艺术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谈“提问”的教学艺术性导读:“提问”的教学艺术性是一篇关于学生和教师的论文前言范文,免费分享供广大学者参考,希望对学生们写作论文提供清晰写作思路。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对话交流的最重要的形式,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讲究提问艺术,总是想方设法投石激浪,通过提问来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整个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说,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催化剂.那,课堂提问时,我们要注意什、遵循些什原则,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1课堂提问要做到五先五后1。1先提问后指名.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清楚地叙述提出的问题,待全班学生都动脑筋后
2、再指名回答.先指名回答,被指名的学积极思考,未被指名的学生会认为事不关,高高挂起而放弃参与.1。2先思考,后回答.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待全班多数学生跃跃欲试时,再指名回答.回答的内容、回答的语句不一定要囿于预定的设想,要鼓励学生采用不的方式方法来表述样的意思,更要鼓励学生有创见.1。3先讨论后结论.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量不要立刻表态,更要严禁武断的否定.为教师的表态往往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给思维画上休止符,导致学生参与的终止.以让别的学生补充、纠正或者提出别的答案等,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顺水推舟得出结论学生和教师论文前言范文.1。4先学生后教师.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态
3、度要亲切温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的观点,不能轻易打断学生发言学生稍有停顿,要让其思考继续回答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或暗示回答有错时量让学生自纠正或另外请学纠正,将机会留给学生.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发表看法.1。5先激励后更正.对学生的回答要热情鼓励,即使差生回答错了,也要表扬他积极参与的精神.对于回答不全面的学生,要着重表扬他对的部分,然后再提醒他要注意的不足处,还要注意方式方法,以采用商量的语气,我认为这样表达会更些等.2提问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2。1教师提问时,要用良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提问过程中精神饱满,乐观向上,寄情于生
4、,寓情于问,极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产生感染作用和激励作用,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反,果教师提问时,表现出不耐烦、训斥、甚至带有威胁性或考本篇简谈“提问”的教学艺术性论文范文综合参考评定下度:经典题目问性时,则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回避,甚至抵触的情绪,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的积极性.我国有位教育工曾对一个班级的语文课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一个班级的学生教师不提问情绪状态下的参与情况及学习效果相差悬殊.教师提问情绪的情况下,教师提问15个问题,有8个问题的答问质量较高,发言24人次,其中7人次发言有创见,两周后测量又发现巩固率达90%.相反,教师情绪不的情况下
5、,发言人数少,更无创见性回答,两周后的测量发现其巩固率72。6%.(转引刘国显《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第93页.2000年6月中国林业出版社)2。2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的高明,于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的失误,是使学生厌学.提问要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愉悦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例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以这样设计:爬山虎是一种植物,怎会有脚的呢?的脚又是什样的呢?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呢?课文为什不说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这些设计能增强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生会很自然地投入到学习讨论中去.3课堂提问要使学生易于参与3。1提问要
6、有序、有层次性.课堂上,教师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随意设问,使学生坠入云雾中,不知措.而是应根据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通盘设计整堂课提问的主次与先后,力求主次分明,先后有序.教者学生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如何撰写播放次数:3124评论人数:2096的思路清晰,必然带来学者的思路清晰,有助于推进学生的思考.再者,提问又不能平面化,老是停留一个层面上,没有层次感和纵深度,也是不利于推进思考,发展智力.要按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根据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来设计提问,力求步步深入,形成递进系统,学生的思路也随逐步展开,且逐步展开中享受成功.这种成功又反过来更加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3。2提问要难易适度.
7、问题太浅,会使学生产生轻视心理,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问题太难,高不攀,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学生也不会去动脑筋.此,课堂提问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问题难易适中,让学生跳一跳要能摘到桃子,让不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参与,都能得到发展.3。3提问要有发散性.课堂提问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要有利于学生参与思考,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联想或推测.对于问题的结论,也不要急于归一,要注意让学生的思维由一点发散开去,不断扩散到个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