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923年底1924年初李大钊两封信的探疑与考辩

对1923年底1924年初李大钊两封信的探疑与考辩

ID:23551945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9

对1923年底1924年初李大钊两封信的探疑与考辩_第1页
对1923年底1924年初李大钊两封信的探疑与考辩_第2页
对1923年底1924年初李大钊两封信的探疑与考辩_第3页
对1923年底1924年初李大钊两封信的探疑与考辩_第4页
对1923年底1924年初李大钊两封信的探疑与考辩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1923年底1924年初李大钊两封信的探疑与考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1923年底1924年初李大钊两封信的探疑与考辩弟李大钊二日  这封信的发现和收录,对了解李大钊与国民党“一大”召开的密切关系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仔细分析起来,该信中还有一些疑点值得注意。本文即根据有关资料对其作一些辨析,希望能得到方家的指教。首先,关于该信的写作日期与其内容的矛盾  关于这封信的写作时间,信中两次写有“二日”,信封“左上角北京邮局打印的邮戳发信日期为:‘2、1、24’,即1924年1月2日”。①由此可见,该信写于1924年1月2日无疑。《李大钊全集》  2、“邓中夏(1894-1933),原名邓康,字仲澥,又名重远。”③  3、

2、“邓中夏,原名康,号仲懈,笔名心美、仲夏等,在长辛店从事工运时,为便于工人们记会他的名字,才将仲懈改为谐音‘中夏’,此外,他还曾用过笔名‘重远’、‘李成’、‘大壑’等。”①  从上引几条资料的介绍来看,邓中夏所用名字中,既有与“仲远”谐音的“重远”,又有“仲懈”、“仲夏”、“仲”等。据此认定“仲远”为邓中夏的名字之一,也是完全可以的。  但是,许多论著都提到: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由北京迁到上海,邓中夏随来。同年4月,参加创办上海大学,兼任总务长。”②这样,在1923年底时,邓中夏似乎在上海,而不在北京,也不太可能

3、  与李大钊一起去天津“讲演”。因此,如果不能证明邓中夏在1923年底到过北京和天津的话,李大钊在信中所说的“仲远”是否就是邓中夏,也还不能确证。  实际上,1923年间,邓中夏尽管主要在上海大学任职,但因为他在北方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深厚的工作基础,由于某些方面的需要,他在北京仍然肩负了一些工作。这样,他还是有可能与李大钊一起到天津去做“讲演”的。  早在1980年代之初,魏巍、钱小惠所著《邓中夏传》中就提到,1923年“十二月间,他被派往北方检查团组织的改选工作。”“一个寒冷、阴沉的冬日,他终于又回到了离别十个月的北京。”“他又见到许多熟识的同志

4、们。他打听了别后的情况,知道同志们在艰苦危险的环境下,仍然继续在坚持斗争。他帮助同志们整顿了团组织。”“第三天,他匆匆登上了去保定的火车。”③  冯资荣在《邓中夏与第一个蒙古族党支部》中回忆说:中共北方区委派邓中夏到蒙藏学校去开展党的工作。“1923年10月,邓中夏身着朴素的学生装,来到蒙藏学校蒙族青年中间。”“是年冬,邓中夏请示李大钊后,先后发展乌兰夫、多松年、奎壁、吉雅泰、李裕智、佛鼎等10余人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之后,邓中夏在蒙藏学校又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引导他们系统学习马列主义,并陆续发展他们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创建了第一个蒙古族党

5、支部。”④  乌兰夫也回忆道:“1923年冬,李大钊、邓中夏、刘伯庄、赵世炎、李渤海等同志,先后到蒙藏学校来,通过个别谈心、介绍进步书刊、吸收我们听讲座等方法,向我们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启发我们的觉悟。”①  贾吉在《我党在蒙古族中建立的第一个支部》中写道:“1923年10月,邓中夏、赵世炎、恽代英等经常到蒙藏学校从事秘密活动,宣传马列主义。特别是邓中夏经常循循善诱地向学生们传播灌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的关于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纲领。这批蒙古族进步青年迅速地接受着革命真理。逐渐成熟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邓中

6、夏根据李大钊的意见,先后发展了乌兰夫、奎壁、赵诚、高布泽博、康根成、佛鼎和多松年、吉雅泰等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次年,邓中夏以这批青年团员为核心,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陆续发展这批青年团员中的骨干分子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以蒙古族党员组成的党支部。”②  署名“大松”的《内蒙古党建史话》也生动地描述道:“1923年的一个冬夜,北平市风雪交加,寒气逼人。座落在西单石虎胡同的一座深宅大院,当时的北平蒙藏学校初中四班大宿舍内,却炉火正旺,温暖如春。30多名同学正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他们争取恢复官费、驱赶反动校长王维翰、金永昌

7、的斗争胜利,不时发出朗朗笑声。随着敲门声,一位浓眉大眼、留着小平头、戴着一副金边眼镜、身穿一件灰色粗布棉袍的先生,在邓中夏陪同下走了进来,‘这位就是李大钊同志’,邓中夏介绍说。”“当时李大钊领导下的中共北方地区党组织对来自内蒙古的这批蒙古族青年予以极大的关注。他多次亲自到蒙藏学校和他们交流思想,促膝谈心;他先后派邓中夏、赵世炎、韩麟符等北方地区党团组织的负责人专做蒙藏学校进步青年学生的工作。”③  李权兴等人所编《李大钊研究辞典》一书,在介绍“吉雅泰”、“奎璧”、“多松年”等内蒙古人士时,都提到:从1923年冬天开始。在李大钊直接领导下,邓中夏、

8、赵世炎等人,先后到该校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④  以上所引几条资料,虽然都未提及邓中夏于1923年底与李大钊一起去天津讲演,却多次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