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545854
大小:6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8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附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一语文导学案郑口中学制作人:杨旭乾王文丽荆轲导学案制作人:高建荣审定人:王晓芳2013-4-3教师寄语: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梳理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深、 解、救、教、敢、还、资、振、图、诏、被、兵、阵、私”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乃、为、而、以、及、于、之、其、故、且、因”等虚词的用法。2.了解几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课前预习案一、作家作品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
2、)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chóu)(梁代以后“校雠”亦称“校勘”)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课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初中语文第六册的基本课文《唐雎不辱使命》节选自《战国策·魏策》。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自读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
3、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原书没有标题,课文题目都是后加的。《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一共三十三篇,按国别分为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战国”作为那段纷纭复杂的历史的名称正是由此书而来。《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生动流畅,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六个人,刺客而其中
4、单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人物。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二、背景介绍公元前228年(秦王政19年),秦王政派其大将王翦攻赵,杀掉赵葱,遂克邯郸,虏赵王迁。王翦随即奉命率兵驻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准备向燕国进攻。燕国这时处于朝不保夕、危如累卵的困难境地。事实是:“燕弱小,数困于兵,今举国不足以当秦。”(《战国策·燕策三
5、》)。燕太子丹这时好象热锅上的蚂蚁,在秦军压境的危急时刻,不得不采取派人行刺这种恐怖政策。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强敌压境,燕国危在旦夕,燕太子丹访得荆轲,即尊为上卿,然后派他到秦国行刺,其目的是要荆轲“劫秦王,使悉返诸侯侵地”,如不成,使“因而刺杀之”。荆轲具有义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测之秦是极其危险的事,还是毅然前往,当事败后,荆轲身被八创却“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壮烈而死。本文记的就是这件史事。通过“私见樊於期”,“易水送别”,秦廷行刺等情节,塑造了荆轲这位敢于扶危济困、助弱御强、有勇有谋、视死如归的古代侠士形
6、象。荆轲刺秦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国的危亡。荆轲千百年来,被受压迫的人们敬仰的原因,在于他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去反对秦国对山东六国的进攻和挽救燕国的危亡,本文揭示了弱小燕国和强大秦国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激烈斗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秦燕之间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战国末期燕秦两国的斗争形势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在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天下的大局已定。燕国是一个地处北方的小国。当初燕王为了讨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
7、元前232年逃回燕国。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以后,引兵向北,直逼燕境。燕太子丹为了抵抗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当初在秦被凌辱之仇,决定派荆轲劫持秦王,想要挟秦王归还秦侵占的各国土地;如果要挟不成,便刺死秦王,造成秦国内部的混乱。但事与愿违,荆轲刺秦王失败,秦大举进攻燕,公元前222年灭燕。三、初读课文,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至燕()南界愿得谒()之督亢()地图皆为戮()没痛于骨髓()揕()其胸偏袒扼腕()切齿拊()心收盛()樊首匕()首血濡()缕为()装遣荆轲不敢忤()视变徵()之声厚遗()蒙嘉图穷匕见()卒()起不意以药囊提
8、()轲5高一语文导学案郑口中学制作人:杨旭乾王文丽被八创()箕踞()以骂目眩()良久四、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发尽上指冠2.故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3.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轲自知事不就4.诚诚能得樊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