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545591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8
《“全程探究”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全程探究”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与实践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在我们的努力下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方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初步建立,然而囿于教育发展不平衡和班级实际学情局限,新课程改革未能一蹴而就,还需要我们在新课改理念的感召下规范教学流程,丰富课堂,优化教学流程,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认知规律;实践活动;课堂流程;学习小组 新课改实施与推广已有几个年头,初中数学课堂面貌得到了积极的改观,以照本宣科的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方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初步建立,课堂效率也
2、稳步提升。鉴于此,笔者通过本文联系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生为本,紧抓学情,对怎样切实提升高效课堂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分析认知规律,优化课堂流程 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要阵地,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益,我们就必须先从规范教学流程开始。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紧迫,如果不能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我们就很难引导学生尽快切入课堂学习;如果我们不能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学习模式,不能在理论学习后及时引导实践联系,那巩固知识,提高效益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笔者建议如此优化流程: 1.设置趣味导课,激活思维6 初中生正好处于身心和
3、体智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新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我们能够适时激发兴趣,就可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我们切忌把数学课堂当做絮絮叨叨讲述抽象理论的地方,而是要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大家比较感兴趣的情境来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譬如,引导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笔者就通过一个故事来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古希腊有个哲人到埃及看金字塔,他仰视着巍峨的金字塔问祭司长:“大金字塔有多高?”司祭长回答:“至今还无人能测量出他的高度,古书上也没有记载。”哲人略一思考说:“让我试试。”众人大惊,等待着看一看这老头如何
4、爬上去测量。没想到,哲人没有爬上去而是利用手杖在助手的帮助下很快测出塔高131米。这时问学生:大家知道哲人是如何测量的吗?学生纷纷猜测。如果不能回答,然后再因势利导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学习的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成功扔给学生的包袱,抓住了学生的探索欲,提高了课堂效率。 2.搭配学习小组,共同进步 学习的过程本质就是师生互动,相互提高的过程,所以,我们最好将数学课堂筹备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当然,搭配学习小组不能单纯地前后左右桌就近组合,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合理搭配:第一,控制合理人数,人多不好控制,人少讨论
5、不充分,一般四五个人正好;第二,我们还要注意“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6的原则。而且,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达成优势互补、相互辅助的积极学习状态,同时也为各个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公平竞争构建了组织基础。如此安排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合作小组的探索兴趣,给每位同学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 3.结合生活实例,当堂巩固 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不管是我们平时进超市、商场买东西,还是我们做投资提高收入等等,都与数学息息相关。为了体现熟悉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就需要适时在课堂上设置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问题,以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6、。例如:在学习“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时,我给学生预设了这样的情境:小张的网点,一般平均每天销售30双鞋,每双鞋可以盈利50元。最近为了刺激销售,进行双十二促销活动策划方案。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如果鞋子的单价下调1元,平均销量每天会增加2双。如果方案要求网点在促销期间每天要盈利1200元,单价应该如何调整?这样设置问题,联系了生活实际,进一步强化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应用实践的能力。 二、客观对待错误,引导学生反思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作为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出错,
7、更不应该回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我们应该“将错就错”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反思,强化正确取向。 1.比较解题方案,优选正确解法6 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发现错误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通过对比加深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补充和巩固学生学习数学时的不足,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寻找更便捷的解题方法。比如,我们在教学《平均数》时,笔者要求学生算出全班人的平均年龄,许多同学都觉得简单,以所有人的年龄相加然后除以总人数,而有的则说先分别统计12岁到14岁的学生各多少人,如果12岁的为a人,13岁的为
8、b人,14岁的为c人,那么全班的平均年龄就是12a+13b+14c,再除以全班人数就能得出平均年龄。从这个简单的问题中可以看出,第一种解法方式虽然可行,但是实际操作性不强,而另外一种解答方式则能方便快捷地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