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对胎膜早破预防作用分析

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对胎膜早破预防作用分析

ID:23530935

大小:7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8

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对胎膜早破预防作用分析_第1页
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对胎膜早破预防作用分析_第2页
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对胎膜早破预防作用分析_第3页
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对胎膜早破预防作用分析_第4页
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对胎膜早破预防作用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对胎膜早破预防作用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Buga病的治疗对胎膜早破预防作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治疗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对胎膜早破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90例研究对象,并分为VVC实验组、VVC非实验组、足月非阴道炎胎膜早破组以及足月正常妊娠组。检测4组的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的表达率(TMP-1)和胎膜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对实验组进行VVC治疗。结果VVC实验组的MMP-9以及MMP-9/TMP-1值明显高于足月正常妊娠组,且P0.05。结论对VVC患者进行治疗可降低胎膜早破发生率,从而有助于分娩,可推广。关键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

2、病;胎膜早破;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属于外阴阴道炎症的一种,其主要病源为假丝酵母菌。VVC患者通常表现为白带异常、尿频尿痛、外阴瘙痒以及性交时由痛感等症状。一般可通过对患者白带提取样进行培养和检测确诊[1-2]。妊娠合并VVC容易导致胎膜早破,影响正常分娩。本研究通过对VVC患者进行治疗,降低了胎膜早破的风险性,为患者顺利分娩提供保障。研宄效果较佳,现将研宄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VV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VVC实验组患者中年龄最大为34岁,最小24岁,平均年龄为

3、(27.64±1.57)岁。VVC非实验组患者年龄25〜33岁,平均年龄为(28.13±2.12)岁。足月非阴道炎胎膜早破组患者年龄25〜34岁,平均年龄为(28.02土1.42)岁。足月正常妊娠组患者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为(27.82±1.21)岁。4组患者的基础性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1.2方法1.2.1治疗方法对VVC实验组患者使用硝酸咪康哇栓以及克霉唑栓进行治疗。其中,硝酸咪康哇栓第Id用量为1枚,随后每天早晚各1枚,连用3d;克霉唑栓每天晚上1粒,1次/d:连用7d。并于治疗后1个月内进行复查。1.2.

4、2标本采集方法本研宄主要对产妇进行羊水以及胎膜的采集。其中,剖宫产产妇与顺产产妇的羊水采集相区别。剖宫产产妇的羊水样本需在剖开子宫后以注射器吸取;顺产产妇羊水样本需在分娩后的胎儿咽腔处吸取。另外,不同组别的胎膜采集方法也相区别。VVC实验组以及非实验组的2块全层胎膜组织应在分娩后于胎膜破口处采取;足月非阴道炎胎膜早破组以及足月正常妊娠组同样在分娩后于胎膜破口处采取全层胎膜组织,但只取1块。对所采集的标本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2.3检验方法本研宄主要对研宄对象进行4种检验,其中包括假丝酵母菌分型检验、胎膜标本病理学检验、免疫组织

5、化学检测以及图像分析检验。1.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P0.05)。另外,VVC实验组的MMP-9以及MMP-9/TMP-1值明显高于足月正常妊娠组(P0.05)。见表1。另外,经随访结果显示,VVC非实验组产生胎膜早破的有4例,胎膜早破发生率为26.67%;VVC实验组发生胎膜早破的有7例,胎膜早破发生率为23.33%;VVC实验组低于非实验组(P>0.05)o3讨论VVC的产生主要由于阴道菌群发生异常,其异常原因包括性生活复杂以及患者处于

6、妊娠期等。其中处于妊娠期患者容易引发菌群紊乱,同时也因雌激素过剩导致阴道内上皮处能量超标,从而为假丝酵母菌的滋生提供温床[4]。从上述研究结果可知,对妊娠合并VVC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控制其MMP-9以及MMP-9/TMP-PU水平。同时也能降低胎膜早破发生率,但VVC实验组与VVC非实验组的胎膜早破发生率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这可能和本研宄的样本容量过小等因素有关。尽管如此,进行治疗患者组的胎膜早破危险性仍低于不进行治疗患者组。因此,为了预防妊娠合并VVC患者突发胎膜早破,从而为患者分娩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仍建议患者进行治疗。可见,该

7、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手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参考文献:[1]耿田.不同年龄段女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检出率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4):5630-5631.[2]陈凤燕,张丽霞,徐柏平.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09):2133-2137.[3]李艳.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调查研究[•!].咸宁学院学报,2012,26(03):199-202.[4]唐莉,隗伏冰,汪珊.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菌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2):153

8、-155.编辑/冯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