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495014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8
《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核心竞争力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核心竞争力研究摘要: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湖北省的12个地级及以上的城市的城市竞争力,结果发现武汉的城市竞争力独占鳌头,黄石市、十堰市和宜昌市则处在第二个档次,其他的城市则在第三个档次。实证结果告诉我们武汉市要发挥自己在湖北省龙头地位,其他城市则要深挖潜力,发挥区域特色,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因子分析;竞争力排名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16723198(2016)02001703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速,以城市为核心的区域化趋势日益凸现出来,经济全球化在推动以城市为核心的经济区域化的同时
2、,也加速了城市之间的竞争。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中央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利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与之相反,地方政府特别是城市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在很多领域逐渐掌握了主动权,其作为一个竞争主体的地位日益得到强化;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人力、资本、技术、信息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全世界的城市都纳入了全球生产链,要想在更大的空间获得城市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并为城市产业发展拓展更大的市场,必须加快城市的全球化过程。因此,提高城市竞争力是城市应对经济全球化,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研究城市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由于区域间、城
3、市间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会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整体实力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不同发展区域、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进行竞争力研究,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不同城市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为国家制定宏观政策和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从而缩小城市间的发展差距,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有助于社会稳定。 2研究方法、指标体系和数据及处理 2.1研究方法 城市竞争力的评定是综合性评价,本研究选择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因子分析,通过提取主成分对城市竞争力进行测定与比较,反映城市竞争力水平,并对评价结果做出解释。 2.2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研究中,要注意城市竞争力是个动
4、态的发展过程,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指标体系将会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充实、修改和完善。从理论的角度上看,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选择是越全面越好,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会受到定量研究方法和数据本身的限制,所以只能有针对性的筛选,在选择的过程中以城市经济为核心,包括政府、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科技实力等多方面的,从城市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的发展要有预定的规划目标,为了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就要体现这一点,就不仅需要一些总量指标、人均指标、比例指标,还需要能代表长远发展潜力的指标(如表1)。 城市竞争力是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方面能力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城市的生产能力、生活质量、社会全面进步及其
5、对外的影响能力。因此,在充分阅读各中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的区域特色,结合系统性、可操作性、目的性、可比性、潜能性的指标选择原则,将城市竞争力分为评价目标、评价领域、评价指标三个方面,评价目标即我们研究的目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领域是包括经济实力、产业结构、政府作用、基础设施、科技实力、对外开放六个方面,每个领域包括若干个具体的解释指标,以此来组成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这些指标都是客观性指标,数据的获得具有客观的、可靠、真实性,虽然有些指标例如政府制度、政府服务等方面的因素在城市竞争力意义很重要,但考虑到数据的采集的难度大,以及不可避免的主观性,所以没有列在评价指标的体
6、系中,最终确定总共有29个指标。 2.3数据及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来自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2》,其中大部分数据均可以直接获得,小部分数据,像X7、X8、X16、X17等则可以利用总量数据除以人口即可得到。 3实证分析 本研究利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利用spss的描述性分析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spss提供了很方便的数据标准化方法Z标准化方法。即每一变量值与其平均值之差除以该变量的标准差。无量纲化后各变量的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从而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接下来再进行因子分析。 3.1可靠性检验与KMO检验 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适合做因子分析
7、,在因子分析之前,要先进行可靠性检验和KMO检验,以判断是否合适进行因子分析。 3.1.1可靠性检验 在spss中利用可靠性分析对数据进行CronbachsAlpha检验,结果见表2。 3.2因子分析具体过程 3.2.1抽取主因子 通过观察观察因子解释的总方差(见下表4)和碎石图(见下图1),特征值大于1的,且在碎石图的趋势线接近水平之前停止提取因子,因而一共提出了4个因子,即表4中的成分1、2、3、4,依次命名为F1,F2,F3,F4。 3.2.2因子负载 因为由公因子是非观测变量,很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