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策略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策略

ID:23422240

大小:6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7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策略_第1页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策略_第2页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策略_第3页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策略_第4页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策略摘要: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框架下,数学教师应该逐步从“施教者”向“引导者”转变。简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了几条小学数学课堂的引导策略。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引导策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提出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和合作者”的观点。由此可见,当代教学工作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并不是要削弱老师的引导地位,恰好与之相反,若我们的老师能善于采取合理的引导策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才能更充分地发挥。课堂的引导策略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教师

2、有效指引学生学习的各种方式方法。现代教学论也把引导看成是教学本质的范畴。所谓引导,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引而不发,导而不达,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经历必要的过程,最终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真谛。所以,老师更应该是一位“导”师,“教”师的意义次之。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框架下,作为一位优秀的“导”师,应该把身心充分融入学生中间去,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把握好时机,深入挖掘课堂引导策略,提升引导的力量和作用,尽快完成角色从“施教者”到“引导者”的转变历程。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和深入推进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其中所倡导的《义务教育数学课

3、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渐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认知和接收。但教育理论不等同于教育行为,新课程标准和真实的课堂教学之间也还存在一定不可否认的差距。对于眼下我们数学教师队伍的教学理念来说,许多教师已经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重需求,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出发点,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更独立、更积极和更具创造性的主体性品质。然而,从具体课堂教学实践的信息反馈来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部分数学老师还比较缺乏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引导策略,甚至有时会出现一些比较极端的现象:片面强调自主、合

4、作和动手等,如此一来,老师的主导功效在无形中被淡化。教学结束后,通常只是底子好的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底子差的学生却收获甚少。因此,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和改善数学教师队伍现状。笔者认为,研究数学课堂的引导策略具有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策略不同教育政策背景、不同教师所具备的素质能力和不同教学经验等,都是影响课堂教学引导策略的因素,所以对于课堂的引导策略来说,其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例谈几条具体的引导策略,不求面面倶到,旨在抛砖引玉。引导策略一:瞒天过海法瞒天过海其本来寓意为用伪装哄骗对方,背地里偷偷地行

5、动。用在数学课堂的引导策略上,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设置“陷阱”,让学生在攻克“陷阱”的同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数学课堂上,不时采用瞒天过海的引导策略,让学生经历一点小挫折,才能对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上当并快乐着,通过设置适当的幵放空间,让学生在错误中提出质疑,再由质疑拓展思维的深度,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这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敢于对权威说不的勇气。但是,通过“瞒天过海”所建立的引导策略一定要有足够的意识性和针对性,设计的“陷阱”不能过于偏移学生思维可触及的范围,让学生深陷“陷阱”难于爬出,如果学生体验不到探索的成功

6、,一方面引导策略丧失本来意义,另一方也容易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引导策略二:顺水推舟法顾名思义,就是根据课堂现场情况,对教案预设做出灵活的调整。一边解决问题,一边把学生的思维顺势引向当前教学的主要目标。如,在进行“圆柱表面积的计的教学时,通过观察不难看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应该是一个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而且只需要知道圆柱的高和底面圆半径就能算出其表面积。此时老师举出实例: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a,高度b,求圆柱表面积?学生应该很容易列出算式为:3.14XaX2Xb+3.14Xa2X2,当老师把计算式在黑板上板书出来的时候,就有同学马上说了:“这道题可以利用

7、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计算”。此时老师便可顺水推舟:“还有同学也认为可以进行简便计算的吗?”很快就有同学列出了利用分配率的计算式3.14XaX2X(a+b)。此时又有学生语出惊人:“老师,还有更简单的办法,其实圆柱的表面积直接用圆柱底面圆周长乘以高与半径的和就可以了。”大多数学生此时都满诧异的。老师:“你的方法很独特,我们先留机会给其他同学一起想想这个问题好吗。”同时将该同学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有同学说:“底边周长乘以高可以看作是求侧面积,那么底边周长乘以半径又可以看成是什么呢?”有同学说:“应该算是求两个底面积的和吧?”但从表述上许多同学都还是感觉困惑。此时,老

8、师继续顺水推舟:“同学们仔细看看,如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