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402848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5
《职校后进生的心理探析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职校后进生的心理探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当代的职校生,特别是一些后进生,心理较为复杂、脆弱。他们由于学业挫折和家庭、社会的压力产生各种不健康心理,有的甚至有严重心理障碍。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树立他们的信心,必须认真对待学生这种情况。 【关键词】职校后进生心理探析对策研究 当职业学校近年来由于生源较差,学生的管理和教育难度大大增加。学生中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都不同程度的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自卑失落心理。不少学生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进入职校视为“矮人三分”,对前途失望,表现出一种无所事事的倾向,对学
2、校的活动表现出冷漠,对自己拥有的潜能缺乏自信心,只知其短,不知其长,无法挖掘自己的优势和特长。2、消极逆反心理。这类学生因经常受到老师的训斥、家长的责骂和同学的冷落,心灵被扭曲,使他们不愿改正自己的缺点,甚至是非模糊,情绪消极。3、自我表现心理。这类学生初中时代很少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来到新的学习环境,有着强烈要求得到别人信任和尊重的愿望,有的搞小群体,也有的独来独往,无视老师的教育和同学的帮助。4、贪玩懒惰心理。这类学生意志相当薄弱,怕吃苦,怕困难。学习上不求上进,很贪玩,更不愿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除此之外,还有总觉得被管束,有话闷在心里不对人说自我压抑的心理障碍等等。6 造成
3、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教育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并结合我校几年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取得的点滴经验,我认为在职校生德育教育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平等待生 我们应转变观念,学会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因势利导,抓闪光点。后进生不是一生下来就差,而是缺乏因有的教育,更需要教师的公正、公平。对待后进生班主任应该既当严师又当慈母。对于后进生的教育我的原则是:“先微笑,后开口”、“先请坐,后谈
4、话”,“先表扬,后批评”,以唤起他们的荣誉感,为此我潜心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寻找教育契机,而并非简单粗暴地进行教育。平时跟他们聊天时用谈心的口气,在周记、作业批发中,用朋友式的语调,比如:“你是个很有灵气的学生,相信你会努力,并成为班级的佼佼者。”之类的话,会让学生的心灵自觉的靠近你。教师一定要用积极的情感来对待学生。假如不是这样,假如没有认识到情感力量对学生的巨大作用,经常居高临下,随意地或习惯地用简单、生硬的态度对待学生,那么学生产生反感,导致厌学是必然的,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结果。 二、消除逆反心理,建立心理相容 后进生因成绩差,经常受到人格污辱,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使他们的心理常
5、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而产生“你说你的,我做我的”6的逆反心理。为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形象,“把微笑带给他们”,以形成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并认真细致地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共同携起手来,帮助他们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使他们感到集体和老师真诚的关怀。 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唯有动之以情,用教师火一般的热情,去化解他们心理上的坚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批评教育,也要使他们感到集体和老师真诚的关怀,从而努力去学习。在对他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加倍地
6、关心他,安排好同学帮,再也没有同学歧视他。爱是一种力量,爱是一种精神支柱,终于使他金石为开。对他以后反复出现的点点错误,总是耐心地教育他,指点他,体察谅解,甚至加以策略性的“包庇”。使他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而幡然悔悟,进而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在这次期中考试中他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使他们排除逆反心理,与大家融洽相处,做到心理相容。 三、激发专业情感,树立自信心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根据教育规律,学校可设计和开展系列化的专业思想教育活动,贯穿于全学年,以激发学生的专业情感,树立自信心。1、召开专业情况介绍会、“我爱我的专业”演讲比赛、经济形势
7、报告会等,组织参观校内和社会实习基地、历届学生作品展览等,让学生对所学专业和未来从事的职业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的职业情感,初步确立爱专业、学专业、钻专业的职业意识。2、开展“比、学、赶、帮”学习竞赛,通过举办“6技术节”、专业技能汇报表演、专业技术等级考核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奉献精神,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从而自觉从自身的具体条件出发,把社会和国家的需要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统一协调起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