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401710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6
《“四步探究”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四步探究”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新的语文实验教材,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本文对“四步探究”教学法开展详细论述和研究。 【关键词】“四步探究”教学法;中学语文;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在阅读教学中,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新的语文实验教材,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思维,在教学中运用“四步探究”教学法。那么,在中学语文课堂的应用上,我们怎样有针对性地具体实施“四步探究”教学法呢?我认为应
2、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探究。 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5 所谓创设情境,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现代多媒体、声音、图像、模拟表演、再现生活、讨论等形式营造出的文本环境与氛围,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一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点燃激情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与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在上《秋天的雨》这一篇课文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个充满浓浓秋意的动画画面,在秋雨淅淅沥沥的声音中,让学生产生一种共鸣。学生带着对秋天、秋雨的独特感受,再朗读《秋天的雨》这篇文章时,我深深感到了他们的声情并茂。我认为正是由于创设了情境,渲染了课堂氛围,把学生引入了课堂,进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才会
3、集中精力学习文章,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古人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质疑的教育与学习就比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终会走入一个死胡同。阅读教学也是这样,宋代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阅读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其本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问题的发现为目的,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阅读,能对文章的词、句、段落和篇章进行质疑,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增强探究课文的欲望,并逐步形成质疑的习惯。 语文课堂一个永远不变的主题就是阅读,只有读懂文本,才能有疑可
4、质,进而自主探究,解决疑难。例如《陋室铭》,这篇文言文语言优美,文辞精练,言志如诗,韵味如歌。我在教这课时,设计了“四读”:一读,读准字音,理清停顿。二读,疏通文意,掌握词语。三读,理解内容,质疑问难。四读,对话文本,自主探究。这样,学生把文本读懂了,读透了,在第三遍读完时问题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有同学问:“陋室到底陋不陋,为什么?”有的问:“作者为什么要给陋室做铭呢?”还有的提出:“本文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品格?”同学们读得入情入境,问题也提的灵活多样。我设计的第四读这时就开始运行。学生在我的鼓励和诱导下,一个又一个问题被提出来了。虽然有个别的问题与课文中心关联不大,也许也没有
5、多大思考价值,但学生质疑问题的意识得到激发和培养,正是“四步探究”5教学法所要求的,更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做好了铺垫,进而完成自主探究这一环节。这也是我想要的教学目的。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四步探究”教学法明确指出了“多元互动、合作探究”的必要性与有效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那么,教师如何让学生互动起来,是一个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比如:《陋室铭》中阅读质疑、自主探究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绝大多数都能自主解决,只有“作者为什么要给陋室做铭”这一问题没有探究出来,这时我稍作点拨,原因跟托物言志这种写法有关。
6、同学们就讨论起来:“作者托的物为什么是陋的呢?”“陋室是一种不奢华的东西”“作者却很喜欢”“那么这样的人会是怎样的一类人呢”……随着探究的深入,学生逐步了解到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一种安贫乐道情操,一种高洁傲岸的人格。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要注意给学生积极的引导,启发学生作充分的、广泛的思考,在发展学生个性及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也就是“四步探究”教学法所要求的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5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设计训练检测目标探究时,应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注重基础知
7、识的前提下,敢于创新,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常规的目标检测有两种:一是纯知识性的,即知识目标,可以随着教学的进程随时检测,或最后以知识竞赛的方式完成。二是集中检测,即本节课内容进行完,集中进行提问、板演、竞赛等。需要注意的是,检测题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尤其是选做题,要多下点心思。例如我在讲《生物入侵者》这篇文章时,就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这一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资料完成,没有兴趣的可以不做。这样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给孩子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