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374647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6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ct 扫描的诊断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腰椎椎间盘突出症CT扫描的诊断价值段云霞鞍山市中医院放射科,辽宁鞍山114000[摘要]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CT常规扫描的成像特点进行总结探讨,评估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笔者从92例腰椎间盘CT检查的患者中,共搜集了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结合影像资料对搜集病例进行分析。根据该病的CT平扫和部分手术术后结果,进一步回顾分析总结。结果笔者通过这74例病例进行总结,CT检查结果如下:以L4-5、L5-S1间盘为多发,且可累及多个间盘。结论CT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是其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jy
2、qkm,KVP为120KV,X射线电流45mA。倾斜角度:±23°。2结果2.1CT扫描直接征象腰椎生理曲度正常或变直,诸椎体形态及密度有的正常,有的椎体前缘增生变尖,L3-4、L4-5、L5-S1椎间隙多无狭窄,个别患者见狭窄。L3-4、L4-5、L5-S1间盘于椎体后、侧缘呈舌状或不规则局部突出,密度均匀,呈软组织密度影,CT值:40~60HU,明显高于硬膜囊CT值(0~30HU)。边缘清楚光滑,与椎体相交成钝角,有的患者可见“真空征”,与周围结构分界较清,黄韧带无肥厚。突出的软组织块影后方可见线状纤维化钙化灶。2.2CT扫描间
3、接征象局部硬膜外脂肪消失,硬膜囊受压变形,其前缘呈平直或凹陷,病变侧相应椎间孔变窄,侧方神经根被推压移位,椎管相应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如图1、2。3讨论随着医学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CT机也在不断的改良换代,不断的完善提高疾病检查率,对腰椎间盘病变的检查和诊断有很大帮助。X线检查能显示椎体后1/3局限性压迹,却不能直接显示突出的椎间盘,只可作为初步检查手段,而CT对膨隆型间盘的检查率明显高于MR(P<0.05﹚,对突出型间盘、脱垂游离型间盘的检出率两者无显著差异。CT对膨隆和突出的鉴别优于MR。对钙化及积气敏感性强[3]。腰间盘突出症病
4、变多发于是L4-5、L5-S1椎间盘。如上图,图1为L5-S1椎间盘,显示椎间盘呈扁平状突出,基底较宽,密度明显高于硬膜囊,右侧侧隐窝狭窄,右侧椎间孔受压狭窄,图2为L4-5椎间盘,显示椎间盘呈舌状突出,硬膜囊受压凹陷,椎管明显狭窄。本组病例门诊患者63例,住院患者11例,其中L4-5间盘突出27例,L5-S1突出间盘25例,L3-4间盘突出仅1例。当然也有累及多个间盘突出的患者,L4-S1累及2个间盘突出的为18例,L3-S1累及3个间盘突出的为2例,L3-5间盘突出1例。L1-2和L2-3间盘未发现明显腰间盘突出改变。突出的椎间
5、盘出现纤维化断裂,表现为大小、形态不一的钙化,多与椎间盘的上下层面无明显连续性,而这正是CT扫描较其它影像检查更佳的证明;椎间盘突出的程度较重,一般为中度或重度突出,后缘常大于4mm[4],如图2,其间盘突出部分达到7mm,脊髓受压明显,患者本身的临床症状也极其明显。本组病例达到标准的有63例,并且常有脊髓受压及合并相应水平椎管狭窄,偶见相邻骨结构改变。我们还可以看到Schmorl结节和神经根淹没的现象。经过病例比对分析,突出的髓核与未突出部位之间多由一窄颈相连。若髓核出现游离,则位于椎间盘水平或上下的椎体后方。椎间盘突出根据部位不
6、同可分为后正中型、后外侧型和外侧型。以后外侧型多见。本组患者突出病变位于椎体后方的23例,直接压迫硬膜囊;后外侧的51例,致使神经根受压移位。根据突出的位置不同,患者的突出症状也有所不同。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腰、腿痛,较重为下肢麻木或跋行。查体多为腰部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脊柱活动受限等。经过总结大多40岁以上患者是长期体力劳动者所致,而30岁左右青年人为急性扭伤或过量运动所致。它多与椎间盘退行性变、劳损、外伤等因素有关。由此可见此病常由慢性损伤所致,急性外伤可使症状加重。其实,腰椎间盘突出的CT影像诊断相对来说并不难,可以直接显
7、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形态、程度及硬膜囊受压情况。还可以与椎管内病变进行鉴别。尤其是硬膜外占位性病变,或是术后复发的椎间盘突出与术后纤维瘢痕组织的区别,而有时要依靠增强扫描进一步检查才能定性。我认为CT影像诊断重点是对临床的辅助作用,CT检查可明确椎间盘突出的方向,这对于临床医生解释临床体征和制定适当的资料方案是相当实用的[5]。且CT检查无痛、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检查方式,为大多患者所接受。本组病例住院11例,经手术证实CT诊断结果正确率很高。也有其他学者研究表明:突出间盘病变术后随访形态不同,突起低平(32.5%)[2];突起与硬膜
8、囊相连(22.9%);突起完全消失(21.6%);仅有椎间盘膨出改变(22.9%)。所有病人的症状体征都消失.因此笔者认为CT影像虽然是一个良好评价手段,但对其不能过分依赖,如果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盲目进行相关治疗,不但疗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