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361540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初探 课堂练习是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情感和态度,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一定数量的课堂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品格、身心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可见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复习课都离不开课堂练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
2、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那么我们要如何设计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呢?下面我就针对课堂练习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浅谈几点做法: 一、课堂练习的设计要面向全体,不搞一刀切。 教材中的习题往往存在着机械、单调、重复的弊端,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但是有些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时却仅仅停留在教科书上面,只是把“做一做”5及课后练习搬过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对课堂练习缺乏认真精心设计,题目没有目的性,一刀切。另外,有些教师刚教授
3、完新知识就马上让学生做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虽然这些题目有利于某些优等生的提高,但是对于其他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而言就失去了主动参与的机会。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编排意图,并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习题作适当调整和补充。同时要明确课堂练习的目标,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做到有的放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了下面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是基本公式的应用: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米,高是3米,求这个平行四边形
4、的面积。3×6=18(平方米)。第二层: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4米,高是底的一半,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4÷2×2.4=2.88(平方米)。第三层: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2平方米,底是8米,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32÷8=4(米)。通过这样的分层训练,不管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有所突破,都能够尝到摘到果子的乐趣,学生对于公式记得更牢,应用操作起来更得心应手。 二、课堂练习的设计要举一反三,重视思维发展。5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课堂练习不能只停留
5、在简单的模仿和重复上,练习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力和发展思维。有些数学教师设计课堂练习时只注重模仿、记忆,而忽视思维的训练。他们认为模仿练习是让学生掌握熟练知识的最有效的练习。因此往往先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学会解答之后,紧接着出了一大推的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在模仿例题的做法后反复地练习着。这样诚然可以使学生掌握这一类的题目,但是学生很容易产生思维定势,遇到相类似但不一样的题目就容易出错。其实对于同样类型的题目,是可以采用模仿性练习的,但是不可以至始至终只有这样一种练习,可以适当地变换题目
6、的细节和题目中的相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让学生充分思考。同时,对于同一知识点要采用不同的题型及方式进行练习,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小数乘小数》时,我没有让学生一味地进行笔算练习,而是设计了如下练习: 1)不计算,说出下列算式的积是几位小数。 6.7×3085.6×0.00712×1.237.8×2.003 2)根据3.3×15=49.5写出下列算式的积 33×1.5=3.3×150=330×15=0.33×1.5= 3)下列各题计算正确吗?把
7、不对的改正过来。 4.5×2.2=0.9947×0.06=28.2 学生通过练习突破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这一难点,准确地找出积中小数点的位置。这样举一反三的练习学生不仅不会感到枯燥,甚至主动思考的欲望更强。 三、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趣味性,激发探究欲望。 一位资深数学教师说“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如果数学完全没有趣味,也完全提不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学起来很累,教师教起来也费力。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他们的兴趣呢?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就是要让孩子愿意学、
8、喜欢学。因此练习题的设计一定要改变过去枯燥无味、机械重复的状态,让学生有兴趣地去学。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注意提高练习的趣味性,练中生趣,寓练于乐,这样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而且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地提高课堂练习的质量和效果。5 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时,为了避免学生在反复练习中产生厌学情绪,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请你画出三个角,让同桌估一估每个角的度数,然后自己量出角的度数,看看同桌估得对不对。 (2)用你的手指、笔或其他东西组成一个角,并让你的同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