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ID:23355507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6

上传者:U-25932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它要求“任务”明确具体,情境创建接近现实而富有情趣,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探索学习。本文主要从“任务驱动”模式的特点及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初步探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具体实施过程和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1任务驱动的定义与特点1.1定义“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过程,更是学生围绕任务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探讨,运用原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老师则更多的作为一名引导者和激励者出现。这种教学模式通常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1)创设情境;(2)确定问题或任务;(3)分组协作,完成任务;(4)效果评价。1.2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最基本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主线。课堂教学围绕着一个个环环相扣的任务开展,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教师在巡视指导中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特点的学习进行多方式引导,激励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教师为主导。对于信息技术学生有兴趣学,多是游戏和上网聊天的诱惑,对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他们并不都愿意认真学习。所以,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做一个好的“导”师,让学生进入情境,有耐心学下去。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法中,所以的教学内容都蕴含在任务中,学生自主、独立的环境中探索前进,又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学会合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更多的是引导者,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锻炼任务性思维的发展。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循环往复,最终完成总任务,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2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这就决定了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基础性小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教学的侧重点不能像初、高中那样强调知识、技能深度掌握,更应是培养一种信息的意识,如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正确的使用姿势,使用习惯。这就决定了小学信息技术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能在今后很容易的融入当今的信息社会。5 (2)实践性信息技术教学在小学就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动手实践、创造发展,最终形成终生有用的一种基础能力。这就要求小学信息技术课主要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围绕一个或几个任务,以个体或小组的形式进行操作练习,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高效地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具备信息技术能力。(3)整合性信息技术是一门涉及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学习信息技术与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是相辅相成的,只是不同模块内容与学科的联系紧密程度不同而已,它更多是的作为一种工具帮助我们学习,通过信息技术的联系,“淡化”了各个学科的界线,例如在教学习使用画图软件时,除了软件的使用介绍外,更多的是学习运用美术方面的知识来创作。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合性,让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其它学科而独立存在,只有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学习其他学科内容的过程中才能学会使用信息技术。(4)趣味性如果你去问学生“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90%以上的学生都会告诉你“喜欢!”学生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源于这门学科可以让学生多感官了解到许多从未接触过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把期望变失望,不管学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参差不起,教师都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新事物,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小学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应以“任务驱动”为主,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的隐含在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之中,让教学具有挑战性,通过自学、讨论完成任务,在同学和老师的评价中完善任务,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有兴趣学起来,有耐心学下去。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案例分析以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14课“《西游故事人物记》演示文稿”为例,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3.1教学设计3.1.1教材分析: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Powerpoint可以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汇集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简单方便,较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Powerpoint也将成为学生今后进行其它学科的学习展示作品、学习成果的强有力工具。而且,四年级学生已经学过Word的操作,对Powerpoint的许多菜单、工具的操作会有种似曾相识之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轻松进入Powerpoint的多媒体世界。3.1.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Powerpoint;学会启动Powerpoint,选择版式的方法;掌握幻灯片上文字的输入,格式设置的方法;理解建立新幻灯片和插入幻灯片的不同命令。能力目标:能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具有一定探索新应用软件的能力;培养自主、协作能力。情感目标:从Powerpoin的制作过程中,感受多媒体软件的强大功能,体会它的无穷魅力,增强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3.1.3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制作含有文本和图片的幻灯片。难点:背景颜色的合理设置。5 3.1.4教法阐述:Powerpint是Office系列软件中的套件之一,它与Word、Excel有着相似的面孔,只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方式,设置合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发现它们的相似之处,进行知识的变通,从而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本课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法”,把教学目标融入一个个的具体任务中,通过完成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接受位主动获取,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3.1.5学法指导:本课主要是以学生完成一件较完整的演示文稿为主任务,通过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展示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不断交流,在评价中审视自己的学习情况,再不断修正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改善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3.1.6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为学生展示几件教师和其他班学生完成的Powerpoint生动实例,让学生感受Powerpoint的广泛应用和无穷魅力,在欣赏、赞叹之余,教师顺势提出:这都是Powerpoint的功劳,这里面既有文字、图片、声音,又有动画,效果非常好,你想不想也来用Powerpoint做一个电子幻灯片?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制作出更精美的幻灯片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这一课产生深厚的兴趣,他们必须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索,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总任务:以同桌为单位,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一份以《我心中的西游》为题的演示文稿。要求图文并茂,秀出自己的个性。分解任务一:启动Powerpoint。演示启动Powerpoint,对于它的工作界面,我们可以与以前学过的Word作一下比较,体会它们他们的相似之处,启发学生联系Word的启动方法,尝试、交流Powerpoint启动的几种方法。分解任务二:新建幻灯片。教师紧接着启动界面,在“新建演示文稿”的窗口演示建立“空演示文稿”,在弹出的“新幻灯片”对话框内选区自动版式中的“标题幻灯片”,学生比较“新建演示文稿”和“新幻灯片”,讨论交流;学生操作,在第一张幻灯片上的相应框内输入标题《我心中的西游》,设置字体、字形、字号、颜色、对齐方式等完成本次任务(这部分和Word中的设置方法相似,主要由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上前演示,学生评价。(3)、引导自学,探索发现分解任务三:插入新幻灯片。一件好的演示文稿要充分表现自己的主题,一张幻灯片肯定是不够的,这就要学习插入新幻灯片的方法,通过同桌合作,交流,完成插入第二张幻灯片,指名完成的出色的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前演示,全班交流。分解任务四:给幻灯片插入“文本框”和图片。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会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运用插入“文本框”添加标题和说明性文字,把自己喜欢的西游记图片插入幻灯片。由于学生已有在Word中插入文本框和图片的基础,因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可以是独立自学课本,可以以同桌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是主动邀请老师加入探讨等。选派代表演示,学生总结评价。分解任务五:设置背景颜色。对初步完成的作品进行美化。这一部分对于学生熟悉的Word来说是陌生的,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把背景颜色设置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调整自己作品的过程中逐渐熟悉方法,学有余力的学生并可以尝试一些特殊的效果,充分表现“我”心中的西游是什么样子的。分解任务六:完善作品并保存。5 这个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通过插入图片、文字,设置不同的背景颜色,把《我心中的西游》进行丰富、润色,充分体现个性,展示学生个性。教师巡视指导。(4)、评价反馈、指导激励把优秀的作品进行班内大展示,让学生进行交流评价,自己说一下什么样的作品更容易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逐步明晰好的演示文稿应该主题鲜明、内容生动、色彩协调,从中体会自己的作品存在哪些问题,完成本课内容。3.2信息技术课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的优势(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是学习和完成任务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2)有利于因材施教,实现“分层教学,个性发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可以将同一教学目标设计成不同层次任务,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基础差的学生先从基本操作入手,完成最基本的任务,基础好的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完成提高性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间可以讨论、交流、相互帮助,通过小组学习使所有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3)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自主操作练习,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在完成任务中运用原有知识进行迁移学习,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更好地适用信息技术课内容更新快、实践性强的特征。(4)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任务驱动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意见交流”等形式,可以促进学生间沟通,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在学生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3.3信息技术课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过程(1)创设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兴趣盎然,投入情感的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这样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才能完全根据自己的内在需要去探究学习。以“趣”入境,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2)确定问题或任务“任务”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不同年龄段,不同接受水平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知识体系、年龄特征、兴趣爱好,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一个与他们实际生活、学习密切相关并且比较有意思的“任务”,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3)分组协作,完成任务任务提出后,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分组协作是经常采用的形式,一般3—5个人一组,按照每名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担不同部分,也可以共同协商完成任务。在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获取、分析、处理信息,并在活动中学习与人交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4)效果评价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重点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便他们真正得到提高,而不必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在课堂中,更多让学生互评、自评,让他们独立去思考,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教师的评价更多是总结性的,这样会大大增加学习主动性,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综合素质。5 4任务驱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的注意事项(1)任务要明确具体,避免大而空。任务肯定应当包含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但并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面面俱到的任务无法突出重点,这样只要适得其反。如把任务布置为:制作一份班报,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而把这份班报的大小、样式、标题、内容要求都告诉学生后,他们根据这些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制作出一份令人满意的作品的。(2)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认知特点,不同区域的学生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别也逐渐形成了不同特点。作为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差别,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让每一名学生都从中有所收获。(3)要有接近真实的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的任务要具有真实性,多选择那些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并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这样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进行知识迁移,也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4)注重能力的培养小学信息技术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的。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没有永不过时的知识,因此,在“任务驱动”中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协同作战,共同发展的团队精神。5总结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任务,围绕具体任务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习与人沟通,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聆听他人意见,利用知识迁移重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使教与学都有新的发展,新的创新。参考文献:[1]吴文虎.冯秀琪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2]赵凯.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一点思考[J].计算机学报,2003,21:31-32.[3]韦茂婷.中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也设计[D].海南师范大学论文集,2008.[4]曹风芹.初中信息技术课中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5]陈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点滴[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12:130-131.[6]贺湘华.谈谈“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与教育,2008.[7]张伟.论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西安社会科学,2008,26(2):87-90.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