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352689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浅论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摘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自身知识水平以及思维能力的局限,对于难以理解、不易掌握的知识,学习起来感到困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这一现状,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课堂提问在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问题是,教师应该怎么样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在提问时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这就是教师如何使课堂提问最有效。有效的提问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每个教师应不断提高提问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提问;
2、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82-01 一、课堂提问 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然为教学目标服务。在教学中,课堂提问不仅有合理的、有效的提问,还存在无效的提问。因此,教师要分清哪些是有效的提问,哪些是无效的提问。 二、有效提问 1、有效提问的界定5 在教学中,常常会有这样的一些提问,如:模棱两可的提问、难易程度不恰当的提问、没有实质意义的提问。我们把这些没有思考价值意义,不能启发学生的提问称为无效提问。相反
3、,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注重问题的价值含量,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并且在恰当的时机提问,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我们把这类提问称作有效提问。 2、有效提问的功能 第一:教师在讲新课前,通常会提一些相关知识的问题,来导入课题。教师提新颖、独特、富有启发性质的问题。将旧知识,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巧妙地联系起来,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借此机会展示教学目标,使学生能迅速明确学习方向,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第二:以学生常见错误为例子。让学生辨别错误,防患未然,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
4、科,稍有疏忽,必致错漏。学生的认识是从不全面的认识多次反复逐步建立起来的。 第三:提出新的问题来解开学生的疑惑,以启迪学生思维。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一个富有启发,引人深思的问题,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敲开学生的思维之门,排除学生心中之疑。 第四: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可以用问题作为过渡。为学生搭桥铺路,顺利掌握新的知识点。 3、有效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教师应把握好提问的数量。不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提问,即教师“满堂灌,不提问”。这样学生难有参与机会,思维过于松弛。教师
5、也不能提问过于频繁,即“满堂问,滥问”,使学生疲于奔命。因此,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提问的数量,做到疏密有致。5 其次,要把握好提问的节奏。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留有恰当的时间给予学生思考。若时间太短,则学生来不及对问题进行充分思考,导致对问题认识肤浅,或者回答不完全。最后,教师要把握准提问的时机。 三、有效提问的创设 1、有效提问的技巧 第一:所提问题具有价值意义。首先,提出的问题要有鼓励性,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考。其次,问题要循序渐进,即问题的难易程度应逐步由易而难的。最后,所提问题
6、应当具有启发性。 第二:等待学生给出问题的答案。在教师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第三:选择合适的答问对象。为使课堂提问有效,教师应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具体的答问对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作为教师要鼓励那些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可选择简单的问题让他们作答。 第四:给学生答问以积极鼓励。它是教师惯用技巧,是给学生一种成就感,一种他们能真正实现自我的情感,让学生感觉自己对学习有一定的控制性。 教师在提出有效问题过程中,还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技巧:(1)每一堂课的提问要总
7、体设计,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结合各教学环节的特点,要设计几个关键问题,以突出中心,环环相扣。(2)提出的问题要力求简练明确,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启发性,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4)教师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要适当进行发散性提问,促进学生思维积极活动。 2、有效提问的注意点5 课堂提问是一种由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还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若教师的提问有效恰当,则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相反,教师的提问不恰当,将对教学效果起负面影响,因此,有效
8、的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问题的思考价值。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明确目的,设计有实质意义的问题,不能够简单地问“对不对”或“是不是”一类的问题,而应具有挑战性。 第二: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众所周知,问题越难,解决问题就会越复杂,学生的思维活动就越活跃。相反,问题越简单,解决方法就越简单,同时学生的思考余地就比较小。我们提倡提具有挑战性问题,是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我们又要善于设计难易程度合适的问题,它们接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智能水平。但又必须经过思考才能够解决的问题。 第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