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耐力测试指标研究进展

有氧耐力测试指标研究进展

ID:23346727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6

有氧耐力测试指标研究进展_第1页
有氧耐力测试指标研究进展_第2页
有氧耐力测试指标研究进展_第3页
有氧耐力测试指标研究进展_第4页
有氧耐力测试指标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氧耐力测试指标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有氧耐力测试指标研究进展李淑娟陈子文(内蒙古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摘要:有氧耐力是从事耐力性运动的重要能力,文章对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和部分测试指标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指标包括最大摄氧量(VO2max)、无氧阈(AT)、跑节省化(RE)、最大摄氧量速度(VO2max)和最大摄氧量时间(tlim),这几个耐力指标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在评定有氧耐力水平、制订有氧耐力训练强度等许多方面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关键词:有氧耐力测试指标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A:1004—5643(2015)06—0091—02简介:1.李淑娟(19

2、76~),女,实验师。研究方向:学生体质健康。2.陈子文(1986~),男,教师。研究方向:学生体质健康。1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有氧代谢是人体运动过程中最主要的供能系统,也是人体运动能力的基础,任何运动都离不开有氧运动能力的支撑。有氧耐力是人体长时间以有氧供能为基础进行工作的能力,有氧耐力作为体能的基本成分之一,对以有氧耐力为主的运动项目的运动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心肺功能和骨骼肌的有氧代谢能力是影响有氧耐力的最重要因素,进行心肺功能和骨骼肌的有氧代谢能力测试也是有氧耐力测试和评价的关键指标。限制有氧代谢能力的生理因素有肺扩散能力、最大心输出量、血液载氧能力以及骨骼肌

3、特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心输出量,现代研究者证实肺扩散能力的限制主要是因为在肺泡毛细血管内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通过时间极短,血氧结合时间会减少[1]。最大心输出量主要与训练水平有关,血液载氧能力的限制主要是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血液流变性的改变。骨骼肌外周扩散梯度氧运输和线粒体氧耗的相互作用以及线粒体酶活性的改变是主要的外周限制,Hoolloszy和Coylle(1984)证实了线粒体酶活性增加引起两个代谢作用是:适应了耐力训练的肌肉会节省肌糖元和血糖,以更高速率氧化脂肪供能;运动过程中乳酸生成减少。所以心肺功能的加强和肌肉的适应是耐力成绩随训练提高的重要原因[2]。2有

4、氧耐力测试指标2.1最大摄氧量与无氧阈最大摄氧量是反映有氧耐力的综合指标,并且VO2max有较高的遗传度,高水平运动员中一般用直接测定法,无氧阈反映了机体高水平利用氧而不产生可致疲劳的代谢产物的能力,更能代表人体的用氧能力,现在运动员一般用乳酸法,两个指标的生理基础不同,但VO2max与AT之间存在高度相关:r=0.85-0.95[3]。自从1923年提出VO2max以来,就一直受到研究者的质疑和挑战,但VO2max被公认为是决定耐力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生理学依据。近二十年来,普遍认为VO2max不是决定优秀耐力运动成绩的唯一决定因素。许多学者证实AT与耐力系

5、数相关(r=0.89)比VO2max(r=0.69)高,因此AT更能代表人体有氧能力。彭丽等人得VO2max与AT(%VO2max)无显著相关(r=0.351,p>0.05),VO2AT可能以VO2max为基础,主要受遗传影响而AT(%VO2max)可能受训练变化较大[4]。因此在优秀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要注重AT的训练。2.2跑的节省化(RE)Astrand1961年提出了跑节省化(RunningEconomy,RE)概念,即RE是在次最大跑速负荷下,机体所消耗能量的大小。近年研究认为,训练初期的成绩提高与VO2max的改善呈平行关系,而杰出耐力群体的能力改

6、善更多地依赖于RE水平的变化。研究证实,RE对运动成绩的贡献率高于VO2max,并且RE遗传性较低,稳定状态下可以通过测定氧耗量和呼吸商来决定,较VO2max有更大的可塑性,在评价氧利用能力方面有出色的应用价值。Conley和KrahenbuhlQ研究发现,在相同训练下VO2max没有明显改变的,运动成绩仍可提高,并且与RE的提高呈平行关系,因此RE与VO2max的改善存在显著的非一致性[5]。跑的节省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人体运动过程中机械效率,2009年FletcherJR研究认为单位耗能比最大摄氧量表示RE更敏感,他用了不同强度下相同耗氧量的方法测试到单位耗

7、能与RE相关系数更大,国外研究认为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的改善以及肌肉做功效率的提高是跑步经济性提高的主要机制。从训练学角度分析在张勇等人认为在评价个体运动效率高低时,采用50%~80%VO2max强度运动的机械效率指标将会更为稳定、有效和可靠。冷志勇等人研究认为,RE在评价普通人群耐力训练效果方面优于AT指标,并且在国内对高水平运动员的竞技性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提高途径研究较少。Kindermann.idgley(2006)[6]提出的训练原则是:发展tlimvVO2max,训练强度最好控制在90%Y~105%YvVO2max,间歇强度为50%YvVO2max或乳酸阈

8、强度,运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