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简论中西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之异同

试议简论中西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之异同

ID:23338387

大小:6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07

试议简论中西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之异同_第1页
试议简论中西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之异同_第2页
试议简论中西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之异同_第3页
试议简论中西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之异同_第4页
试议简论中西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之异同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议简论中西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之异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议简论中西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之异同简论中西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之异同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简论中西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之异同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政治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包括原生生活基础、思维方式基础和价值观基础这三个方面。中西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之不同,在原生生活方面表现为:古代中国的政治哲学以农事为深思中心,古代西方的政治哲学以城市生活为深思中心;在思维方式方面表现为:古代中国政治哲学以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为基本的思维模式,古代西方的政治哲学以神人之分和征服自然为基本的思维模式;在价值观方面,以权力的合法性为中心,围绕着治人者

2、与被治者之间的应有关系、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应有关系、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应有关系,古代中国的政治哲学强调实践美德、民本思想和基于人伦的亲情,而古代西方的政治哲学强调理智美德、神本思想和基于“逻各斯”的理性或意志。这些差别集中地体现在古代中西政治哲学对待民的基本态度之上,古代中国政治哲学对待民的态度是以如何“牧养”民为根本立足点,而古代西方政治哲学则是以如何“放牧”民为根本立足点。  [关键词]政治哲学;天人合一;征服自然;民本;神本  []A    关于古代中西政治哲学的比较研究,目前的文献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但是,对于古代中西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的比较研究,目前还比较少见。  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

3、基础不同于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从内容上看,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其原生生活基础,二是其基本思维方式基础,三是其价值观基础。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之所以包括这三个基本方面,根本理由在于:原生的存在决定基本的思维方式,而基本的思维方式总是在深层规定着人在实践生活中处理基本理由的方式。本文的目的就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依据对古代中西哲学家对政治生活的哲学考察,揭示古代中西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在事实、思维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不同,从而初步了解人的政治智慧在古代中西政治哲学方面的不同表现。    一、原生生活基础之不同:“农事”与“城邦”    如果我们稍微仔细地考察一下中西古

4、代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观察发生在其中的原生生活形态,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非同一般的差别:古代中国的政治哲学总是围绕着农事生活进行的,古代西方的政治哲学总是围绕着城市生活而进行的。农事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深思中处于核心地位。而在西方的政治深思中却处于边缘的地位。  不可否认,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是城市,但在其政治深思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的大事却是农事而不是城市生活。因为古代中国政治生活的根本内容是养民,所以它特别注重农事。这既体现在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哲学之集中体现的《尚书》中,也体现在被称为中华文明“轴心时代”的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思想之中。古代中国文明的基础是农业以及为之服务的天文历

5、算、平治水土。神农、大禹之所以在中国的古代文明中具有非常高的地位,与此是分不开的。治水英雄、夏王朝的奠基者大禹说:“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此“六府三事”,以“政在养民”为中心;“养民”之中,“六府”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农事,因为六府以“谷”为基本的目的。商灭亡后箕子对周武王讲八政,就以农名之,曰“农用八政”,其中第一政就是“食”。民以食为天,所以农事是古代中国之第一大事,是古代中国政治深思的中心。  春秋时期,诸子百家所说虽各有偏重,但无一不重视农事。法家有耕战传统,战以耕为基础,因为富国强兵以富国为基础。道家虽然以修道为中心,但修道以果腹为基础

6、,果腹就不能不耕。后来传入的佛教,在中国之所以最后形成以农禅合一为基本特征的禅宗占主导地位的局面,也与古代中国以农事为中心的基本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  儒家以作士为基本的人格,以探索治国之术为中心,稼穑之事,不在孔门学问之中。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对于想在孔门中学习农事的樊迟,孔子颇有微词。《论语》中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但是,农事在儒家的治国之术

7、中,不但不是边缘的,而且还是据于中心地位的。孔子在谈论治国时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简论中西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之异同zbjy.,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以时。”在治国时,“使民以时”之所以重要,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惜民力,另一方面是民力应该主要用在农事上,使民应在农隙之时,其中后一个方面更为重要。治国是士大夫的事情,农事是民的事情,这是社会分工所规定的。在古代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