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330226
大小:10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5
《穿越话儒学,考点大猜想(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穿越话儒学,考点大猜想(上) 中新网2012年12月27日报道:山东大学教授、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26日在此间举行的《国际儒学发展》年度报告中指出:“经过30多年的儒学研究、发展的历史表明,儒学已经不再‘花果飘零’,成为‘世之显学’;儒学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存在。如果现在宣布儒学已经复兴尚为之过早的话,那么,可以说儒学正在走向复兴的道路则是不争事实。”历经30余年的发展,中国内地儒学研究水平已经结束了那种各说自话局面,实现与国际儒学研究的接轨,中国内地的儒学研究正越来越受到国际儒学
2、界的尊重,其研究成果也常常被国外汉学界所称引。 场景之一: 春秋战国,创立发展,遭遇冷落 知识链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孔子提出仁、礼、中庸等学说,主张在政治上“为政以德”,将奴隶社会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儒学至此创立。战国时期,七国兼并战争激烈,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除强调“仁义”和“王道”外,又提出“君舟民水”说,并且综合法家和道家思想,提出了“礼法并施”的主张。由此将儒家思想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材料与问题8
3、 公元前501年,孔子劝说鲁定公励精图治未被接纳。于是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七八年,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却未被接受。 问题:孟子与荀子也遭遇同样命运,其原因有哪些?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联系春秋战国的历史背景来分析这一问题。 【答案】孔孟主张以“仁”来缓和社会矛盾,比较软弱,不符合春秋和战国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历史现实。而法家主张“严刑峻法”,满足了诸侯兼并战争、统一国家、巩固政权的要求。 场景之二: 秦朝统一,焚书坑儒,
4、遭到重创 知识链接:秦朝时,由于儒生在背后攻击秦始皇,出于巩固秦朝统治的需要,秦始皇于公元前213年、212年,推行“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沉重打击,中国古代文化遭受严重摧残,百家争鸣的局面严重受挫。 材料与问题 公元前213年,大臣李斯建议:史书只保留秦国的史书,其他国家的史书都焚毁;《诗》《书》及诸子百家之书只有博士官可以保留,民间的都限期交出烧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民间可以保留。公元前212年,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术士侯生、卢生寻药未果而出逃,秦始皇大怒,下令拷问咸阳术士。事后,将460名相关
5、术士在咸阳坑杀。 问题: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8 【解析】要从法家治国思想、儒生行为的影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等角度分析和说明。 【答案】秦始皇统一国家,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思想,必须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儒生以古非今,攻击皇权至上的秦始皇,扰乱百姓思想,影响皇帝权威和秦朝统治的稳定。 场景之三: 汉武鼎盛,独尊儒术,确立正统 知识链接:西汉武帝时期,封建统治趋于稳固,以文化为中心的汉文化圈基本形成,多民族国家日益扩大,严刑峻法的法家学说和软弱的道家学说均不能满足新的统治要求。董仲舒适应了加强专制
6、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改造,糅合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多家学说的精华,宣扬“天人感应”学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其实质是“外儒内法”,被汉武帝采纳,创办太学,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材料与问题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五月,汉武帝诏举贤良对策,董仲舒上对策三篇,即后世所谓的“天人三策”,对“罢黜百家”进行了理论上的阐发,还提出了“兴太学”的重要建议。董仲舒的建议为汉武帝所采纳,以后在公孙弘等人的具体计划下逐步得到实施。董仲舒的主张为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确立以儒家学
7、说为核心的统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问题:董仲舒的观点为什么会被汉武帝接受? 【解析】要从适应统治需要、社会稳固、道家和法家不适应统治需要等角度组织答案。8 【答案】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百家学说的精华,对儒学作了发挥,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达到鼎盛,封建统治趋于稳固,“无为”的道家和严刑峻法的法家主张,均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思想上的统治,有利于国家政治的统一。 场景之四: 魏晋时期,佛道冲击,唐宋复兴 知识链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儒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加之
8、五族内迁,中原出现南北朝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尖锐;唐朝末期,地方势力恶性膨胀,出现“安史之乱”和长达一百多年的“藩镇割据”局面;五代十国时期,战争频仍,皇帝的权威受到冲击,儒学面临挑战。唐末韩愈、柳宗元等在“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下,儒学进一步吸收佛教、道教精神,得到新的复兴和发展。程朱时期,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颐、程颢等人创立理学,南宋朱熹等从佛教、道教中吸收有益成分,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