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324763
大小:6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6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地毯下的尘土》说课稿及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地毯下的尘土》说课稿及教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7号选手,我说课的内容是《地毯下的尘土》。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五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地毯下的尘土》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童话单元中的重要一课。语文版教材中共选入两个单元的童话,分别安排在七年级上、下两册。这是考虑到了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样式,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地毯下的尘土》是本单元意蕴最丰富的一篇文章,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好素材。二、说学情十一二岁的七年
2、级同学对童话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美好的事物有最淳朴的追求。他们渴求在文本中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及为自己的人生寻找支撑点。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2、讨论主人公小米妮形象,了解正侧面描写及心理描写的作用3.结合学生现实心理动态,引导学生做勤劳善良的人。教学预设将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学生获得心灵感悟。四、说教学的重点、难点“讨论主人公小米妮形象,了解正面和侧面描写以及心理描写的作用”作为教学重点,这是因为:对童话中人物形象的探究是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深层次对话的关键。那么,本课的教
3、学难点预设为“学习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这一手法,同样,它也是七年级学生需要掌握并要运用到习作中的。五、说教法学法为实现以上教学设想,本课主要采用讨论式教学。针对学情特点,学生将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六、说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我们已经学习和阅读了一些童话作品,同学们谈谈你最喜欢的童话人物。”“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新朋友,那么,在他身上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通过让学生回忆记忆中的童话人物,达成共识:童话中的主人公是真善美的代言人。以此唤醒他们在童年时内心中最美好童
4、真的一面,进而激发他们对本文的阅读兴趣。(二)初识文本,走进童话世界让学生以自由朗读的形式,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复述主要情节。复述中不要求同一。但要突现主要情节和基本要素。(三)讨论、探究人物形象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能够在本堂的教学重点上有所突破,让学生能够通过多个视角看待问题,我这样处理:1、妈妈眼中的米妮是怎样的孩子?2、小矮人眼中的米妮又是怎样的孩子?学生抓住文本内容进行探究:“米妮就洗盘子、擦地板,把家弄得漂漂亮亮的。”“小矮人都笑起来,高兴地叫道:你刚来时我们的房子的样子有点惨,但现在你已把它收拾得清洁又敞亮。
5、”可以得出小米妮具有勤劳、懂事、温柔、善良等好品质。在此基础上,顺势指出侧面描写这一刻画人物的手法,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难以替代的作用,它是正面描写的有力补充,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这样难点也就迎刃而解。(四)深入研读、自主体验1、当通过分析侧面描写的作用得出米妮的人物性格特点后,学生并不能完全认同。因为以上分析停留在单一层面上,学生还会有与主人公直接对话的心理需求。教师的“预设”这时就会生成对“米妮自我认知”的不同理解──有的学生指出米妮真是那么完美吗?2、面对这个生成的“矛盾”,教师要充分利用,抓住契机,创设讨论
6、情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米妮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这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描写米妮心理的语句,说出自己的看法。例句:“今天我就不打扫地毯下面的地了。再者,地毯下面没人看见,有点灰尘也没关系的。”米妮把脸转向墙,她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就在她的心里,说:“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米妮心里的那个小小的声音在说。3、师生讨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童话中的人物,尽管形象“完美”,但他们和生活中的普通人一样,都存在着心灵上脆弱的一面,即理性与非理性的共同存在。在这里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教学促进了学生理解
7、的有效生成。4、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心灵深处的两难困惑?自己的解决方式和米妮有何异同?本环节,学生的情感和认识有了一次飞跃,他们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有些同学借这个机会深刻地剖析了人的两面性,并且从中获得了有益的启示。5、在学生初步确定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倾向后,由教师将学生的感悟引领到理性的层面,进而完善主题。亚里斯多德讲灵魂分为理性和非理性两个方面,理性本身并不构成美德,只有在理性和非理性双方统一中,美德才存在。因为,当非理性的一面与理性的一面发生冲突并服从理性的命令时,我们才称此性格为美德。这也是莫德·林赛《美德书》作为杰出
8、作品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意义所在。应该说,这一主题的确立,是学生由感知、感受到感悟的一种生成,是对原来文章认识的提升和创新。正如存在主义学者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五)交流探讨、拓展引申在主要教学目标完成之后,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