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318442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6
《从华语教材看外籍学生的“致使义”兼语句习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华语教材看外籍学生的“致使义”兼语句习得 一、前言 笔者从事华语教学的历程中,在中高级学习者身上观察到一个极为特殊的现象,也就是语感不足。学习者所使用的华语是合乎语法的,但是使用的适切性则与母语人士有段距离。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很多,诸多原因当中,教材的编排方式即为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在台湾的华语中心,大多是以《实用视听华语》作为教材,而该教材的内容是否符合母语人士常使用生活用语,则仍具有探讨空间。在目前华语教学界着手编写新教材的同时,本研究讨论《实用视听华语》中的兼语句的分布以及呈现方式、说明方式,相信对未来教材编写应可提供参考。 本研究以《实用视听华语》、《新实用汉语
2、课本》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中兼语句的分布比例,同时以编写理论进行分析。目前市场占有率极高的两套教材,对华语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影响深远,希望透过本文能够提升学习者对于兼语句的掌握,进而增进语感使其华语学习成效提升。 随着三个平面语法理论推广以来,研究者们对语义问题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对兼语句与致使义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同时,前人对兼语句句法语意特征的探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的原因有三:6 一是多数从形式出发,主要运用结构主义语法关注这种句式的结构特征和归属,对其反映的语意特征则分析不够,因此不仅泛为模糊,分类方面也不够完善。 二是分类方面,多数从经验主义出发以
3、V1的语义类别为依据进行分类,没有和国内外致使范畴的研究结合起来,所以在基础分类方面缺乏客观性,各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也因此而难以见出。 三是语料来源,研究者所讨论的语料大多为文学作品,目前已有相关研究指出兼语句存在于现代汉语的口语中的比例极高,因此目前研究者所研究出来的成果难以对于提升学习者口语表达上有所帮助。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以《实用视听华语》、《新实用汉语课本》两套教材为研究对象,分析教材中【致使义】的兼语句分布情形。并针对结果提出建议,试图提升学生对兼语句的掌握以及加强其口语能力。 (二)研究对象 《实用视听华语》共有五册,其中文体为会话以及短
4、文,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仅限于一至五册中的会话篇章。而《新实用汉语课本》共分为五册,第一至第四为会话文体①,第五册则为短文文体。故第五册不在本研究讨论范围。 (三)研究方法 1.分析方法 本研究尝试分析《实用视听华语》、《新实用汉语课本》二套教材,而内容分析法②为最符合此需求的最佳研究方法。 2.分析单位6 是内容量化时依循的标准,是内容分析计算的最小单位,一般来说,在教科书的分析通常采用章、节、单元、课、段、词、字、句、页等单位。 各种分析单位须配合研究目的而设定,通常以“课”为单位时,每一课必有一个要表达的主题。本研究是以兼语句为主轴,因此以“句”为分析单位,分析课文中
5、兼语句所呈现的形式,再透过内容分析找出其分布情形。 3.分析结果 各册(不同程度)的兼语句语法类型来分析,在第一册中各类兼语句语法类型呈现的趋势大致相仿,按照比例多寡依次为A3为最高(出现3次),A4位居中间(出现2次),而A1-2、A2-1、A2-2占第三位,各出现一次。A1-1则为零出现率。 第三册则出现差距较大的现象。按照比例多寡依次为A3为最高(出现5次),A4位居中间(出现1次),而A1-2占第三位(出现一次)。A1-1、A2-1、A2-2则为零出现率。 第四册也产生分布不平均的现象。按照比例多寡依次为A4为最高(出现5次),A1-1、A1-2位居中间(出现1次)
6、,而A2-1、A2-2则为零出现率。 综上所述,教材中兼语句重现率较高者为A3、A4,也就是“请1”和“让”。出现率较低的则为A1-1、A2-1、A2-2,其代表的语义分别为“请1”、“要1”、“要2”。6 各册(不同程度)的兼语句语法类型来分析,在第一册中,各类兼语句尚未在教材里出现。从第二册开始则有了不同形式的介绍A3出现率最高,A1-2次之,位居第三的是A1-1和A4,而A2-1、A2-2则为零出现率。第三册里,按照比例多寡为A1-1、A2-1、A4为最高(各出现1次)。其他则为零出现率。 第四册产生出现差距较大的现象。按照比例多寡依次为A1-1为最高(出现2次),A2
7、-1、A3位居中间(出现1次),而其他则为零出现率。 第五册共有二十课,其中短文占了十八课,而会话仅有二课,因此兼语句的分布呈现零比例现象为可预期的结果。 综上所述,教材中兼语句重现率较高者为A1-1、A3,也就是“请1”和“给”。出现率最低的则为A2-2,其代表的语意为“要2”。 三、结论 对于华语学习者而言,能够使用与母语人士相同的华语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学习者在中高级阶段可以将初期学习阶段所习得的词汇、语法加以融会贯通,展现华语学习成效。以本研究中的二套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