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方法探讨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方法探讨

ID:23302709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6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方法探讨_第1页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方法探讨_第2页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方法探讨_第3页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方法探讨_第4页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方法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方法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方法探讨本文在对道路交叉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对道路交叉口的一般设计方法进行了描述,供大家参考。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1.前言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道路上各类交通汇合、转换、通过的地点,是管理、组织道路各类交通的控制点。在整个道路X中,交叉口成为通行能力与交通安全上的卡口。据统计,在交叉口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占总交通事故的20%左右,有些国家甚至高达40%,其主要原因是交叉口布置不合理。因此,交叉口对道路X的形式及道路交通的影响足非常重大的。当前,从

2、政府到社会各界已逐步认识到改善城市道路的综合环境,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和居民的出行质量,是现代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交叉口的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环节。2.平面交叉口存在的问题  2.1交叉口过大,缺少必要的渠化  城市道路车道数的多少,直接影响交叉口面积。交叉口面积过大,容易导致车辆行车轨迹混乱,冲突增多;另外,交叉口清空时间随着面积增大而相应增加,造成信号周期过长,并造成相位间隔时间的浪费,降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这类交叉口应进行进一步渠化改造。  2.2行人过街安全设施不足  很多交叉口行人过街安全设施设置不足,缺

3、乏二次过街设施,当交叉口较大时,弱势群体(老人和儿童)过街就比较困难,在一个行人信号周期不能顺利通过,容易造成人车冲突,并引发交通安全事故。另外即使在行人信号绿灯期间通过,行人仍有可能同转向车流冲突,使得行人过街缺少安全感。3.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一般设计方法  3.1交叉口的选择  交叉口位置的选择是确定一个理想和最佳交叉门的首要条件。交叉n的位置一般根据交叉道路的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转向车流的分布和交通量、自然条件和地形条件等凶素选定,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平面线型。平面线型的选择对交叉口有较大的影响。一般

4、选择在既有路为直线段的位置上最为合适,这对行车安全,减少交叉长度和占地均是较优的。如果必须在曲线上衔接,也应尽量在大半径曲线上(不设超高的曲线),避免和小半径曲线上,凶为它对路面平顺衔接,行车安仝和占地都是小利的。衔接要尽量考虑正交或较大角度斜交,最小交角不宜小于45。。  (2)地形条件。衔接点应尽量选择地形平坦、视线开阔的地方,避免挖方地段与既有路相接。因其对于行车视线及路基排水均为不利。  (3)竖向条件。交叉口应尽量选择在水平坡段上,如条件限制,亦应设平缓坡段上。  3.2衔接方式的确定  一般在交叉口的竖向布

5、置上要符合行车舒适、排水通畅及视线开阔的要求,要使相交道路在交叉口内有一个平顺的共同面,使路面的水能及时的排泄。但是在与既有道路衔接的交叉口,尤其足当既有路的等级较高,行车量较大时,则不能干扰既有路,新建路必须服从于既有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设计能达到舒适、平顺、通畅的要求,是我们在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1)顺坡衔接法。顺坡衔接足使新建路与即有路的路面边缘衔接,在衔接点新建路的横断面与既有路路面边缘的纵剖面完全吻合,并沿着衔接方向的既有路路拱横坡顺一段坡。这种衔接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在不破坏原有路面及不影响其行车

6、的情况下,使行车平顺、舒适,因为在汽车进入交叉口转向后既有路与新建路同处于一个纵坡段上,在纵向j二同处于一个平面,使汽车能平顺的地通过衔接点;可使路面排水通畅,由于新建路是顺既有路路拱横坡的坡面相接的,所以即使既有路处平坡路段,在衔接处也不能滞水,路面水可通过新建路的纵向斜面及逐渐过渡形成的横向路拱斜面排除。顺坡衔接法适合用在填方交叉口和新建路对高程损失控制要求不严的情况。在挖方地段衔接的交叉口和对高程损失控制要求严格的情况,应避免使用这种法,因为它可能会给路基排水和线路拉坡造成困难。  (2)变坡衔接法。这种方法的衔

7、接点位置及衔接断面与顺坡法完全相同,不同的是衔接点后的线路纵坡不采用接既有路的路面横坡进行顺坡,而是以衔接点为变坡点,采用平坡或较缓的上坡为衔接纵坡。这种方法基本可以弥补顺坡法的不足,适合用在挖方地段路基排水困难和,程损失受限制的衔接条件。它的不足,就是衔接点出现坡度变化,使交叉口内不能有一个平顺的共同面,路面排水局部存在滞流,对行车的舒适性亦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到这些不足。  3.3连接纵坡  对衔接点后的连接纵坡的确定,是设计中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纵坡长度的确定对行车有较大的影响,频繁的纵

8、坡变化,旅客会感到颠簸,驾驶换档频繁,汽车悬挂受冲击频繁,油料和机械系统均有较大的损耗。其问题就在于坡长太短,而不能容纳较长缓的竖曲线。从此意义上讲,坡段设计以缓而长为最好。但由于地形,高程等条件限制,衔接点处的坡段不但难以做到缓而长,而且为了克服不利条件,希望能尽快变坡,坡段做得越短越好。4.结束语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进口车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