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271523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6
《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要创新组织平台,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性、企业的主动性和师生的主体性;要注重培养实效,突出专业培养与职业培训相结合,课堂学习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实践教学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要拓宽培养目标,同步开展成长成才教育、就业创业教育、职业素质教育。 关键词:职业素质;提升路径;实践研究 职业素质顾名思义是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素质”,是从企业岗位角度提出的,能够胜任企业工作岗位的人员的素质要求,其本质属性是“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素质培养、开发的一种方式,严格地说是职前职业素质培养、
2、开发的重要方式,其本质是“职前性”。生产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变化,就业难的严峻形势,要求“职前性”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把“职业性”客观要求融入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衔接。而人的素质养成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教育、环境和个人努力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实现这种“无缝衔接”的难点在于:一是教育目标、教育效果与企业实际岗位要求始终存在距离;二是企业对职业素质的“无缝”愿望驱使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但企业不是教育机构,参与的程度和愿望、期望的结果难以完全画等号;三是素质要最终内化于个体,个体的智力结构、心理结构、认知水平、悟性能力,
3、即所谓的“职商”5差异较大。因此,要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必须调动学校、企业和师生三方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性、企业的主动性和师生的主体性。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郑州牧专”)从2007年开始制订“职业素质提升计划”,积极探索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搭建平台:创新组织结构 加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力度,调动和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系、校、省三级合作发展组织,构筑以学校为主体,校企、校政、校研、校校、企企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组织平台,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1.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性 在长期校企
4、合作的基础上,充实完善了“专业建设与发展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平台。郑州牧专借助学校50年校庆,成立了“郑州牧专合作发展联盟”;借助河南省推动高职教育集团化发展行动计划,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了“河南牧业工程高职教育集团”。三级合作组织形成“矩阵连接、网状合作、资源共享、利益多元、动态发展”的组织架构,构筑了校企、校政、校校、校研、企企等多维度合作渠道,建立了“项目带动、共建共享、全程参与、标准管理”的运行机制,制定实施了统一的合作规范和工作质量标准,开发了校企共建示范实习基地、联办“订单班”、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等合作形式,为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搭建了宽
5、阔的平台。 2.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性5 企业全程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2008年和2012年,校企结合共同对全校50余个专业(或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逐一进行修订,并且企业跟踪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使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更加符合牧业企业的要求,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在第一时间实现了衔接。校企共建标准统一、相对固定、多专业共享的校外实习基地,并且制定制度,强化过程管理,提高职业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就业的对口度。建立了“华兰班”“亚卫班”“赛尔班”“天宇班”等30余个“订单班”,学生在校期间就可接受企业理念、企业规范等企业文化教育。 3
6、.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 高校探索实行了校企“双方兼职、双向交流、双管培育、双重保障”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培育“双师型”教师,稳定了专业教师实践锻炼场所和渠道。按照企业生产规范要求对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技术培训,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保证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有合格的师资力量。学生通过“订单班”学习、企业体验、企业实习、企业实岗锻炼等多种途径,认识企业、了解企业、熟悉企业,洞悉企业职业岗位性质、岗位需要、岗位要求;还通过学生社团等形式,实行学生自发层面的校企合作,在企业的直接指导下,开展一系列的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活动。 二、强化过程:注重培养
7、实效 1.专业培养与职业培训相结合5 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重点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经过这种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专业基础相对较强,但普遍缺乏实践知识和职业技能,导致其不能完全胜任所担负的工作。职业培训则是重在培养和提高职业素质及能力的定向性教育和训练活动,通常按照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进行规范性培训,更多地融入了职业素质的要求。但一般培训时间较短,基础不牢。如果二者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则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这也是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实施“双证书制度”的主要和根本原因。 在实施“双证书制度”具体实践中,一是根据专
8、业培养和职业培训的双重要求,修订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调整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大量采取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和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