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课外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ID:23270005

大小:11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5

课外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_第1页
课外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_第2页
课外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_第3页
课外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_第4页
课外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外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外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摘要: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以培养“懂理论、有技术、能创新”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提出竞赛驱动的学、赛、研递进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为载体,结合教师科研,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借鉴企业基地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该培养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课外实践;竞赛驱动;创新人才;创新思维  作者简介:李铁军(1976-),男,吉林松原人,集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福建省物联网科学研究院,工程师。(福建 厦门 361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集美大学教学改革项目

2、“强化供用电能力培养的《供电技术》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Y0903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048-02  2010年教育部推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9,以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2]各大高校围绕课程或集体实训建立了若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3-6]但缺乏对学科竞赛和学科项目等课外实践活动的宣传与组织。本文以创新人才必须在创

3、新实践中培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采用分年级、分阶段、分层次宣传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以项目为载体,结合教师科研,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本科生项目、学科赛事和教师科研三个层次,基于重基础、厚实践及求创新的思想,采取教师全程参与指导与研究生辅助指导的方式,培养“懂理论、有技术、能创新”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既具有较高的动手实践技能,又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拟解决的教学问题  1.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  虽然大学生项目、学科竞赛和教师科研都是现有的,但是很多学生对此知之甚少。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才能发挥这些实践活动的作用。通过班主任

4、班会宣传、本科生导师小组宣传、课程宣传等方式,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实践活动,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全程指导,保证实践活动有效性  以往多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活动都是短期的,且互不交叉,不具有延续性。虽然也有教师指导,但是因为时间较短,并且很多指导仅限于活动初期或者末期,效果并不明显。而大学生项目+学科竞赛+教师科研的实践活动,最短的学科竞赛也要3个月左右,教师科研和大学生项目基本上是1~2年,涉及到选题、资料搜集整理,申请资料撰写、创作、总结等过程,既能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通过教师全程指导,学生不仅能从指导教师身上学习到其科学思想与方法,也能及

5、时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自身的学术素质。  3.分层次分等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9  将课外实践活动分为初级大学生项目、中级学科竞赛和高级教师科研,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逐步引导学生从各门课程独立的理论教学中进入综合应用领域。鼓励学生从低年级(大二下)开始关注或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解决某个基础问题入手,逐步提高问题难度,并充分利用研究生资源,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其学术眼界。  4.多元化考核,保证实施效果  任何创新实践活动如果没有考核准则完全靠学生自觉,都有可能无疾而终,学生会因为课程、考试等各种因素导致放弃或进展缓慢。通过阶段考核、项目结题考核、竞

6、赛获奖等级等多种考核方式,由教师控制整个过程的松弛度,从而保证课外实践活动的效果。特别是让学生准备阶段汇报资料或整理撰写答辩报告,不仅能加深其对问题的理解,还能使其从中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去解决问题。  二、培养方案  如图1所示,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赛→研”三阶段递进模式,以竞赛促学习,以学习帮竞赛,在此基础上以提高科学研究能力为目标。              9                1.建立“项目+竞赛+任务”的课外实践体系,从基础、实践和创新三个层次逐级提高学生能力  将课外实践活动分为三个等级:大学生项目(创新实验、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基础科研项目

7、)为初级,学科竞赛(SCILab设计大赛、机器人、数学建模)为中级,教师科研课题为高级。  低年级(大一、大二)学生通过参与初级项目,培养其基础应用能力,即将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于实际问题求解,打破课程各自为政、单向灌输的教学形式。高年级(大三、大四)学生参与中级学科竞赛,通过团队合作、文献自学等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此外,高年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解决学术性问题,提高其创新思维。  以项目为载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