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经济学哲学

论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经济学哲学

ID:23259695

大小:73.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1-06

论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经济学哲学_第1页
论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经济学哲学_第2页
论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经济学哲学_第3页
论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经济学哲学_第4页
论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经济学哲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经济学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经济学哲学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经济学哲学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经济学哲学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中国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0日,报上发表一篇文章说:中国所有制改革存在尖锐的意见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决反对私有化思潮的误导;反对的观点认为:公有制经济产权不清,效率低下,与市场经济不能兼容,应当彻底推行私有化,使国有企业完全退出竞争领域,同时加快垄断性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进程,造就所摘要:虽然《党章》和《宪法》都

2、已载明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不同意见仍然存在,思想交锋不可避开。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的视角看,分歧集中表现在三个重大理论学术理由上,即在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现实基础理由上,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中国国情的中介过渡性;在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可能性空间理由上,分歧在于是否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可建构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抉择思路上,分歧在于是否遵循实践论的思维方式。对这三个理由的不同回答,关系着中国未来发展道路选择的重大理由,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

3、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论  100I-4608(2011)06-0005-10收稿日期:201l-03-26  简介:陆剑杰,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教授210001  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它的社会发展走什么道路?这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理由有待实践的回答。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起,我们党经历了“实践、选择、再实践、再选择”的长过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作出决断:扬弃“传统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出基于对“现代社会主义”的新理解和对中国特殊国情的新认识的

4、新的发展道路。1982年党的十二大,将其定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1982年到1992年,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制和发展模式作了艰难的探索。中间经过1989年春夏之交的“穿西装、举自由女神像的红卫兵运动”①和这一风波结束后的“左的思想”的回潮和咄咄逼人,终于在邓小平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作出了既反对“左”又防止右的历史性结论——以“社会主义本质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改革经济政治体制相结合的路线,发扬既大胆试验闯关、又不断总结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创造精神,走出一条“新路”、“好

5、路”,以便“再有三十年时间”,“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完整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型”。②同年举行的党的十四大,依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最重要的理由——“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模式”。③这个选择和决策写入了《党章》,1993年又写进了《宪法》。  然而,从1992年到现在,关于中国走什么发展道路的争论却没有停止过,它不时地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2010年7月20日,报上发表一篇文章说:中国所有制改革存在尖锐的意见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

6、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决反对私有化思潮的误导;反对的观点认为:公有制经济产权不清,效率低下,与市场经济不能兼容,应当彻底推行私有化,使国有企业完全退出竞争领域,同时加快垄断性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进程,造就所谓“真正的市场经济”。④此文说明:在中国,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西方化、私有化的道路的分歧是公开的,过去存在、今天存在、今后还将长期存在。经济与政治是联系着的,经济上主张私有化的,政治上必定主张所谓“民主化”,这更不是秘密。2010年,报上又有一篇文章披露说:西方人和国内一些人认为:“

7、中国模式就是被操纵的市场经济加专制政体”,“中国的改革是远未完成的‘过程”’,中国必须另辟改革之路,其“目标是拓展市场机制,西化政治体制。因此,过去和现在的所有理由都被归结为:市场机制尚待扩展,政治体制尚待西化。”①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直在受到“抬着自由女神像”的人们的公开挑战,也被“左”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不断冲击。对于这一中国发展道路之争的是非曲直,不但需要作出政治判断,尤其需要进行学术分析。本文愿意对发展道路分歧的经济学哲学理由作一些分析,与我国学术界的同仁共同探讨。一、在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现实基础理由

8、上,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中国国情的  中介过渡性  对于一个转型国家的道路选择,其选择者是否尊重国情以及怎样认识国情,是决定他们如何选择的首要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经济学哲学zbjy.,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路”的择定是以科学认识并准确把握中国国情为基础的。与此相反的“西化”选择和保守主义选择都是漠视国情研究的。“西化论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