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成性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生成性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ID:23233555

大小:4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5

小学生成性课堂教学实践研究_第1页
小学生成性课堂教学实践研究_第2页
小学生成性课堂教学实践研究_第3页
小学生成性课堂教学实践研究_第4页
小学生成性课堂教学实践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生成性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一五”滚动立项课题方案(编号D/2009/02/035)小学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苏州市吴中实验小学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校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到“还学于生”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是使得课程、课堂回归学生本体的重要改革举措,我们也在实践中接受与体悟着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理念,尝试着建构新的教学形式。然而在“教学重心”下移的同时,我们困惑着自身的“本领恐慌”——新瓶盛陈酒、穿新鞋走老路。“超越自己、打破旧框架”是我们教师在新课改路上能继续坚实地走下去的理智选择,我们需要建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来承载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彰显新形

2、势下新的教学理念。当前,新理念催生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对话教学、互动教学、生成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等,但更多的是理论层面上的,具体操作应该怎样,就目前来讲还解决得不够,因此我们愿意在这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在许多新的教学形式中,“生成教学”理论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成为了我们学习的内容,我们设想通过把“生成教学理论”引进课堂,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形式,以此来克服“本领恐慌”。此为本课题提出的缘由。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有许多不可控制的生成性因素,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处理来自课堂的生成性要素,怎样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由于在实践层面上基于生成的课堂教学形式还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

3、认为,深入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6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一五”滚动立项课题方案(编号D/2009/02/035)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不时会生成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课改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必须超出和突破原来的传统框架,用以人为本和动态生成的观念,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

4、空间;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因此,要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构建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课堂尤为重要。二、概念的界定和理论支撑1.概念的界定“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设”、“既定”的概念,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自然形成”。这一概念与“教学”相连,构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这种教学形态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生成性课堂教学”是指在学科课堂教学中追求的一种灵动的、开放的、师生“双主

5、体”作用发挥更突出的一种教学形式,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它有以下几个特征:复杂性:生成性课堂中学生“动”起来了,涌现的信息多了,教师要灵活处理的错综复杂的信息,决定了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其特殊复杂性。动态性:生成性课堂发对过度预设,乐见教学中的偶发和突发事件并视之为激发师生智慧、共同探讨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情景性:脱离具体情景的生成几乎是困难的,以生为本,依学定教,创设合理、有意义的情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偶发性:学生的言语和情绪方式都可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但又不是教师所能预想到的,也没有必定会出现的时间窗口,有时反而转瞬即逝或稍不留神就被忽视

6、,也可以说,生成的资源具有一定的隐蔽性。2.支撑性理论(1)新课程理念: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的发展;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6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一五”滚动立项课题方案(编号D/2009/02/035)(2)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

7、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3)人本主义理论: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讲人,讲的是个体的人,理性和感性相统一的人。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统一。(4)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