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永州唐慧案,法律之上有良知

阐释永州唐慧案,法律之上有良知

ID:23198586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5

阐释永州唐慧案,法律之上有良知_第1页
阐释永州唐慧案,法律之上有良知_第2页
阐释永州唐慧案,法律之上有良知_第3页
阐释永州唐慧案,法律之上有良知_第4页
阐释永州唐慧案,法律之上有良知_第5页
资源描述:

《阐释永州唐慧案,法律之上有良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阐释永州唐慧案,法律之上有良知永州唐慧案,法律之上有良知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永州唐慧案,法律之上有良知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良知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唐慧案转折在于媒体介入  “永州妈妈”唐慧,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当地政府、都知道我是被媒体关注的人,可是为什么还把我搞进(劳教所里)去呢?我想他们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所以我没想到会这么快出来。”(《南方都市报》8月12日)只要想一想,从2006年唐慧为解救女儿报警至今,此案历时已5年多,她先后上访被“抓”已有4次,其间并不乏《凤凰周刊》名记邓飞这些媒体人的关注;再回顾一下唐慧

2、被劳教后,永州公官X原先对X友质疑的强硬态度,便知唐慧此言说得很实在。  不必讳言,永州市劳教委对唐慧的劳教决定被湖南省劳教委撤销,能这么快达成,与我国行政级别最高(省部级)的两家媒体———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社的记者、评论员的主动介入有很大的关系。  媒体评论都在强调民心  研读人民日报社(的人民X及环球时报)和新华社(的中国X事)关于唐慧案的评论,可以感受到它们并没有以势压人,而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诉诸人心、人性和人道,用俗话讲就是“天地良心”,用道德术语讲就是诉诸“良知”。  请看《人民日报》评论员范正伟8月6日就此案发表的第一篇“人民X评”,题目为《让

3、“正义实现”经得起人民对比》。假定唐慧真有扰乱社会秩序行为,劳教她本是“正义”的,但“同样属于公权力作为的案件,一个未满11岁的女孩被强迫卖淫,为何要母亲以跳楼相逼才得以立案?为何要等到‘上级批示’才启动司法程序?由永州警方出具、而法院未予采信的罪犯‘立功证明’,为何至今依然笼罩在一片迷雾中?与劳教唐慧相比,这又是怎样一种执法态度和执法效率?这种选择性执法,不仅会动摇法律的平等性、权威性、正义性,消解人们的公平观念和法治意识,也会让我们的执法者变得相当被动……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一个受害者母亲的选择,恐怕对其许多过激行为能多一层认识。”分析7名被告终审“判

4、罚委实不轻,但为何依然没能让受害者母亲‘满足’?为何媒体公众依然不乏(对永州警方的)讨伐之声?”所强调的就是人们的直觉:执法是否公平,公权是否公道?人心有杆秤。  同日,人民在线总编、人民X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发表了《人民舆评:永州案,警惕民心渐行渐远》。此文概述永州市公解释唐慧被劳教的帖子“受到X民几乎一边倒的质疑,批评这个做法击穿了东方‘政治的底线’”;并引“《长江日报》日前刊发评论员文章《赶快收拾人心》,批评诸多群体性冲突,是地方政府在攸关民众利益理由上,表现出对民意的轻视傲慢,蛮横与霸道,与民心渐行渐远。”祝华新此文是舆情观察体,直接推动了此

5、公共事件的进程。虽然讲的是政治“合法性”,但从标题就可以看出,他重视的是“民心”(人心)。法律与执法机构是国之重器,其政治基础是人心向背,即人民信任不信任、支持不支持。  良知和法律,谁更可靠?  而新华社“中国X事”记者的文章标题是,《欺负完女儿,欺负母亲,你怎能这样对待你的人民?》完全口语化,毫不掩饰谴责之意。文章要永州有关方面扪心自问,其口吻就像村中父老上门质问一个家人的“家长”,说你这样做还有没有良心?有没有人性?  8月7日《环球时报》的评论标题是《永州劳教唐慧与人道主义形成危险的对立》。文章说:“永州市的做法有明显失当之处。此案涉及一个非常不

6、幸的家庭,即使受害的母亲在上访中有过激行为,永州市将其劳教也触犯了社会对受害者的天然同情,与人道主义形成危险的对立。如果唐慧对社会的扰乱确需受法律制裁,其过程必须高度公开透明,不仅合法,而且要服众。”我非常认同其中“天然同情”、要“服众”的说法。  综观上述评论的立足点,特别是《环球时报》文章明确表述的关键词(概念),都涉及一个基本理由,即法律与“天理”、“良知”的关系。人民X上可以看到今年7月26日“议言广场”上,“良知与法律,谁更可靠”的专题讨论,事起于有地策略院院长在一个法治论坛上倡议,把“良知”写入法律总则,引起广泛争议。那么,我们不妨趁机延伸梳

7、理一下法律与良知永州唐慧案,法律之上有良知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提供,.(天理)的关系,以期达成共识。这对永州警方这样的国家机关如何处理实务也是很重要的。  法律与良知的三层关系  如果比较形象地表达,法律与“良知”的关系,可以说有三层。  一,一般地说“良知”(基本的社会道德共识,与其说是“天理”,不如说是不需论证的“公理”),尤其是正义、公平的价值观,是所有法律包括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基础。具体细致一点说,谋杀、、偷盗、欺诈等犯罪与“良知”有关,相关法律的制定必须护卫社会道德的底线,必须严惩那些“丧尽天良”的人;而误伤、经营失败而欠债等情形,主要用

8、民法调整利害得失,因此有经济赔偿、破产保护等办法,诸如此类就与“良知”无直接关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