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公共舆论中的权力运作机制管窥

清末公共舆论中的权力运作机制管窥

ID:23197651

大小:112.26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1-05

清末公共舆论中的权力运作机制管窥_第1页
清末公共舆论中的权力运作机制管窥_第2页
清末公共舆论中的权力运作机制管窥_第3页
清末公共舆论中的权力运作机制管窥_第4页
清末公共舆论中的权力运作机制管窥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末公共舆论中的权力运作机制管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末公共舆论中的权力运作机制管窥(摘要)“木瓜之役”的本事乃浙江两级师范学堂风潮。之前学界对“木瓜之役”个案的探讨,大多将其作为一个“事件”,并以围绕作家生平研究的模式展开,以期补足鲁迅在杭州任教期间的生平经历。本文试图打破“事件”的边界,从近代史研究的路径入手,对“木瓜之役”的本事“师校风潮”予以还原,进而勾勒被作家生平所遮蔽的政治文化语境,管窥清末公共舆论中的权力运作机制。〔关键词)木瓜之役;浙江两级师范学堂风潮;夏震武;许寿裳;鲁迅〔中图分类号)12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6)05-0037-091910年,鲁迅在给友人许寿裳的信中提

2、及:“木瓜之役,倏忽匝岁,别亦良久,甚以为怀。”(1)所谓“木瓜之役”发生于1909年底,其本事系指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持续两周的大风潮。此次风潮的缘起,乃在师校教师许寿裳、鲁迅等人与新任监督夏震武之间的冲突,而其影响却远远超出师校之外,在杭州政、学、报三界都引发了强烈震荡。是役后,两级师范学堂遭清末公共舆论中的权力运作机制管窥(摘要)“木瓜之役”的本事乃浙江两级师范学堂风潮。之前学界对“木瓜之役”个案的探讨,大多将其作为一个“事件”,并以围绕作家生平研究的模式展开,以期补足鲁迅在杭州任教期间的生平经历。本文试图打破“事件”的边界,从近代史研究的路径入手,对“木瓜之役”的本事“师

3、校风潮”予以还原,进而勾勒被作家生平所遮蔽的政治文化语境,管窥清末公共舆论中的权力运作机制。〔关键词)木瓜之役;浙江两级师范学堂风潮;夏震武;许寿裳;鲁迅〔中图分类号)12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6)05-0037-091910年,鲁迅在给友人许寿裳的信中提及:“木瓜之役,倏忽匝岁,别亦良久,甚以为怀。”(1)所谓“木瓜之役”发生于1909年底,其本事系指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持续两周的大风潮。此次风潮的缘起,乃在师校教师许寿裳、鲁迅等人与新任监督夏震武之间的冲突,而其影响却远远超出师校之外,在杭州政、学、报三界都引发了强烈震荡。是役后,两级师范

4、学堂遭受重挫,教务长许寿裳去职,另一当事人鲁迅亦返回故乡绍兴。及至给许寿裳写信之时,距“木瓜之役”已满一年,但鲁迅提及此事,胸中仍有块垒难平:“藐躬穷奇,所至颠沛,一遘于杭,两遇于越,夫岂天而既厌周德,将不令我索立于华夏邪?”(2)其中“一遘于杭”四字,道尽彼时风涛之险。1918年,《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杂志,鲁迅自此介入“文学革命”,并逐渐以新文学作家的身份知名于时人。及至1936年逝世时,鲁迅作为新文学作家的经典地位已然确立,1940年代之后更是声望曰隆,迄今盛名不衰。由此,“木瓜之役”及其指涉的“师校风潮”常常作为民国元年前鲁迅的生平经历予以审视。但由于鲁迅本人回

5、忆材料的缺失,加之彼时日记、书信内容的湮灭不闻,从而导致“一遘于杭”的经历成为作家生平的一大空白。后世鲁迅研究界对“木瓜之役”的钩沉索隐,也正是以补足作家生平为鹄的。有关“木瓜之役”的详细叙述,最早来自许寿裳的《亡友鲁迅印象记》。之后,张宗祥的《回忆鲁迅先生》、杨莘耜《六十年间师友的回忆》等文也对此事多有叙述。许、张、杨三人系鲁迅在两级师范学堂时期的同事、挚友,也是“木瓜之役”的参与者,自然在立场、心态等方面与鲁迅本人多有相通之处。这既为后世研宄者对鲁迅此一时期经历的探讨提供了材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木瓜之役”的叙述方式。2005年版的《鲁迅全集》中,鲁迅向许寿裳提及“木

6、瓜之役”的原信收录于第11卷(书信卷),而文后注释列出的“木瓜之役”一条,对其本事扼要叙述:一九O九年夏鲁迅自日本回国,经许寿裳推荐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化学教员。同年冬,该校原任监督沈钧儒去职,清政府改派夏震武继任。夏为封建顽固派,以道学自命,为人木强,人称夏木瓜。他到校后对学校工作百般指摘,并要全体教师以下属见上司的礼仪参见,许寿裳、鲁迅、张宗祥等二十多人乃罢教、辞职,并搬出校外,以示抗议。夏又令学生至礼堂谒见,学生亦愤而罢课,学潮延续两周。夏被迫离职,教师胜利返校,开会庆祝并合影留念,这次事件被称为“木瓜之役(3)表面看来,此条注释最大限度地淡化了政治意识形态的侵

7、扰,其语气也颇为客观,注释者似乎己经把鲁迅经历的“木瓜之役”予以了历史化叙述。但问题在于,无论是鲁迅自身的书信,还是许寿裳等人的回忆文字,都带有鲜明的主观化色彩,“夏木瓜”一词本身就是鲁迅友人圈子内部的话语。而更重要的是,鲁迅后来虽为著名作家,但在此次风潮中并非重要人物。因此,从作家生平层面展开的“木瓜之役”叙事,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从近代史层面对两级师范学堂风潮予以考察的范围和幅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集注释的末句把“木瓜之役”称之为一次“事件”,恰恰有着对“风潮”本身的限制和遮蔽。相比“风潮”而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