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86982
大小:63.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05
《探索代际更迭与知青文学的叙事差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索代际更迭与知青文学的叙事差异代际更迭与知青文学的叙事差异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代际更迭与知青文学的叙事差异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知青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不仅是指不同时代有其特别擅长的文学体式,也是指不同时代的作家对于同一文学题材有着不同的认识角度和不同的书写方式。对于知青文学而言,也是如此。老三届作家、六九届作家和60后作家在进行知青文学创作时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叙事策略和审美趣味,为读者呈现出差别迥异的乡土世界。 一、仰视:老三届的乡土膜拜与理想追求 “老三届”是特殊年代的产物,指“文革”初期六六、六七、
2、六八三届初、高中毕业生,他们中学毕业后绝大多数参与上山下乡运动来到农村。在此之前,老三届知青大多有过红卫兵经历,红卫兵作为“文革”早期特殊的群团组织,是狂热年代领袖崇拜的产物之一。这群青年人精力旺盛,在接二连三的社会运动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激情过后,他们对于未来仍然感到茫然惶惑,这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无形中促发了他们对于遥远而陌生的农村生活的渴望。 投身乡土、膜拜乡土成为老三届典型的代际特征和群体意识。他们肩负着崇高理想来到乡村,笃信乡土的革命寓意和进步性质,将乡土看作是播散马克思主义火种的广阔
3、天地和进行阶级斗争的重要场域。“乡土”似乎与“革命”画上了等号,描写乡村生活必定要写到权力路线斗争和阶级斗争。张抗抗、梁晓声、叶辛等人是老三届知青作家的代表,他们的早期作品中均不同程度地显示出对于意识形态理由的密切关注。 张抗抗的小说《征途》讲述了钟卫华等知青如何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经历,在这一过程中,正面人物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德江与张山、于春保等对立人物进行激烈的路线斗争,知青生活只是作为阶级斗争的陪衬出现。张抗抗在创作谈中指出:“‘三突出’理论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任何人都不可能违反它,超越它,我也绝不例外。我正在学习如何掌握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
4、结合的创作策略,我必须用全新的思维,来把握我的小说人物。那并非完全是违心的,而是半信半疑又亦步亦趋的。”这段话表明了张抗抗作为老三届作家鲜明的创作立场,也透露出时代和社会对于作家创作的严格规训,主题先行的写作有时也纯属作家的无奈之举。 叶辛的小说也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斗争主题,革命意识通过典型的二元对立模式呈现出来。小说《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中,插队故事夹杂着韩家寨大队姚银章与韩德光之间的路线纷争,这种纷争很大程度上主宰了知青们的命运。小说还塑造了陈家勤和程旭这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知青形象,展现了他们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陈家勤俯首听命,会察言观色,投入
5、所好,赢得了大队领导的青睐,他城府极深,为了“进步”使尽全身招数。程旭与陈家勤形成鲜明对比,他朴拙内向,神态沉着镇静,表情坚毅严峻,时刻坚守自己的操守和理想。正邪对立、善恶分明的叙事模式反映了作家鲜明的阶级意识和革命立场。 理想主义与阶级意识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都是狂热时代的产物。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等小说所宣扬的都是一股浓烈的理想主义情怀,农村被描绘成神奇伟大的一方热土,知青在与自然、社会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实现了自我的升华与蜕变。当然,老三届身上的理想主义情怀随着时代变迁也发生了某些变化。理想主义在遭遇现实生活侵蚀的时候,不得不采
6、取退守的窘境。文学的理想主义品格曾给梁晓声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但是这种文学品格在当下社会已经逐渐失去了合法性和有效性。在《年轮》的自序中梁晓声坦诚并不无惋惜地道出内心理想主义退潮的境况:“当年我心灵的理想主义热忱和真诚,快死灭了。每还有感动时,便用散文表达了。我们的现实生活的背面变成了那个样子!我们的心灵的质地它已多么的脆薄!我们人和人的关系已多么的功利化了啊!” 老三届内心的理想主义经历了长期的遮蔽和压抑之后,经过改装,往往会以另外一副面孔呈现在晚近的知青文学创作中。潘婧的《抒情年华》在2002年问世时,曾引起文坛的一股强烈骚动。她“惜字如金”的写作姿态
7、,造就了这部新世纪文坛稀有的知青小说。小说以“白洋淀作家群”的真实经历作为创作基础,讲述了“文革”中一部分北京知青在河北白洋淀插队的故事,写出了青春期少年特有的朝气、忧愁和迷茫,以及知青们如何经历精神煎熬从青春走向成年的故事。所谓“抒情年代”是指那个诗情浓厚、甚至泛滥的年代。小说讲述了被流放至乡村的青年诗人的生活、情感、创作经历,讲述了诗的兴起与幻灭,诗是小说的关键词,诗的遭遇也正是理想主义的遭遇。《抒情年华》中,作家的内在灵魂始终出场,并以亲历性的强烈主观色彩进行叙事和情感倾诉。潘婧的主观叙事与梁晓声等知青作家早期作品的创作理念存在着很大差别。梁晓声的早
8、期作品侧重以乐观主义心态表达知青的人性光彩和崇高理想;潘婧很少写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