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实践育人理念的哲学

探索实践育人理念的哲学

ID:23183541

大小:64.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05

探索实践育人理念的哲学_第1页
探索实践育人理念的哲学_第2页
探索实践育人理念的哲学_第3页
探索实践育人理念的哲学_第4页
探索实践育人理念的哲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索实践育人理念的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索实践育人理念的哲学实践育人理念的哲学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哲学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实践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长期以来,人们在教育上存在两个认识误区,即常把理论与实践对举,常把学校与社会对举。其产生的理由主要是受二元论思维模式影响而对实践和教育产生了片面理解:认为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而忽视了实践对人自身的改造功能,片面强调实践的主体性思维特点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性,片面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逻辑关系。实践育人理念有助于转变这两个认识误区,它强调实践是教育的内在属性。实践育人理念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它代表一种新的思维

2、方式,代表一种新的教育观,预示一种新的育人模式。  关键词:实践;教育;实践育人  1671-1610(2010)01-0013-04    伴随人类的发展过程,人对自身及教育的理解和认识都在不断深化。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21世纪,人的主体性和教育的实践属性越来越显得重要,实践育人理念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这一理念对于探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理由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从教育上的两个认识误区谈起  (一)教育上的两个认识误区  长期以来,人们在教育上存在两个认识误区。  第一,常把认识与实践、理论与实践对举。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主要渠道是课堂,课堂教学的

3、主要任务是进行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常成为理论教学的补充与辅助,教学计划内的实验主要为验证性实验,目的是验证理论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而真正作用上的实践被排除在教学活动之外。教师的任务是教书,学生的任务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是学校的普遍现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的最为薄弱的部分。  第二,常把学校与社会对举。人们常把学校看做是一个区别于社会的组织,视野禁锢在学校狭小的天地里,所以走出校门参加实践才称为“社会实践”,忽视了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与社会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被强化,忽视了学校本身蕴含的社会实践资源而一厢情愿地外求,结

4、果是学校内部实践资源浪费,学校外部实践资源难求,实践教育难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以上两个认识误区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学校的主要任务是理论教学,社会实践的任务要到校外的社会去完成。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泾渭分明。因为学校衡量一个学生素质的标准主要是各门功课的成绩,而社会衡量一个毕业生素质的标准主要是其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两种不同的评价标准没有实现对接,久而久之产生的结果是:很多用人单位因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而招不到满意的人才,部分学生为积累实践经验而旷课去兼职,或去校外参加各种技能培训。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二)两个认识误区产生的理由  教育上的两个认识误区主要产生于

5、对实践和教育的片面理解。  第一,认为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如在李秀林等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指出:“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1]。正是由于我们常把实践看作客观物质活动,认为实践是一种实体性存在,因而生产劳动等一类物质实践受重视,而生活实践、交往实践、精神生产实践等实践形式被忽视,“忽视了实践活动对人自身、人的内在世界的‘改造’功能”[2]144。由于学校的教育活动以转变人的内在世界为特征,不具有客观的物质活动性质,所以教育活动的实践属性常常被忽视。  第二,片面强调实践的主体性思维特点。所谓主体性思维,“即不是把

6、主体和客体的作用平列地对等地看待,更不是传统的‘客体中心论’,而是要着重于‘从主体方面看’”[3]。“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出现了领导者与实践育人理念的哲学zbjy.,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服从者、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等新的关系”[4]64。“仅仅只从实践者,即人、主体方面去揭示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功能,而忽视从客体方面来规定实践的实质……这一缺陷是哲学界普遍流行的实践定义的最大不足之处”[2]145。这种认识在教育中的表现就是教书育人观念的盛行。教书育人的传统观念强调通过教书达到育人的目的,其育人效果之所以遭人诟病,在于其只强调了教师作为传授主体的作用及书本作为教育载体的作

7、用,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及教育的实践属性。学生被当作是一般的客体,学生是“受教育者”的观念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客体关系及不平等地位得到强化,由教师主导的课堂理论教育地位牢不可破。  第三,片面理解理论与实践、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人们习惯于在认识和实践、理论和实践或知和行等类似的概念关系中来把握实践。其  预设的根本前提是:认识和实践、理论和实践或知和行之间具有逻辑的同一性,亦即正确的认识(或理论、知)一定能逻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