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改革的思考

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改革的思考

ID:23176756

大小:69.9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5

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改革的思考_第1页
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改革的思考_第2页
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改革的思考_第3页
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改革的思考_第4页
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改革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改革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改革的思考摘要:在对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之上,回顾了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了课程设置在外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围绕英语专业的学科内涵与人文性,指出了目前课程设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关键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改革中国外语教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今,已走过60余载。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建设发展的进程,中国外语教学的发展也走过了一条曲折探索和发展的道路,英语专业亦是如此。一、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历史与现状一个专业的开设,需要考虑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专业学科定位,包括培养目

2、标、专业特色等;二是教学内容,主要是指课内外教学活动计划等,这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三是教学实践,包含教学方法、师资建设、教学评价等。专业课程的设置集中体现着一个专业的核心内涵,它规定了不同专业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和发展方向,是实现该专业培养目标的最根本保障。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实现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发展都必须以课程为载体才能得到有效的施行。因此,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直接决定了英语专业的方向和教学质量。50年代初,学习俄语以十分迅猛的姿态发展开来教育部在课程设置上也开始转而向苏联学习,强调外语技能训练以及外语能力分项训练。这时

3、的中学毕业生英语基础普遍较为薄弱,需要大量的听、说、读、写等外语技能的训练。这一举措帮助培养了一大批社会亟须的外语人才,这在当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之后,这一状况断断续续地持续了近30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类型一直是技能占绝对的主导地位,降低了英语专业的学术水平,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2000年,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在国家教指委的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出台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第一次以文件形式确定了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英语专业学生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

4、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以此为指导思想,《大纲》将四年的英语专业课程划分为三大模块,即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专业技能课是指英语技能的综合训练课和分项训练课,这主要包括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语言运用的能力。专业知识课程指的是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的目的是扩宽学生的人文知识和素养。相关专业知识课是指与英语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技能,开设各种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是培养复合

5、型外语人才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十几年来,在《大纲》的指导下,全国高校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多数院校除最基本的专业技能课之外,也都开设了语言学导论、英美文学、英语国家概况、学术论文写作等专业知识课程,有的院校甚至将它们定位为专业必修课。目前,国内的大多数院校仍依照着《大纲》所提供的框架,结合本院校特色及地区特色建立起了不同模式的培养模式,不断丰富着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当然,就全国范围来看,由于《大纲》提纲挈领作用的局限性以及各院校不同实际,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的建设还很不平衡。特别是进入新

6、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学科建设的发展,全国的英语专业的不断壮大,国内高校内部的学科分化与组合以及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现行的英语课程体系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1.英语专业的学科内涵不够突出。大学教育中的任何一个专业都有其自身特定的学科内涵,它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比较系统的学科训练。这种训练应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该学科发展历史上所积累的知识,而且更应该帮助他们形成该学科特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孙有中、金利民,2010)。反观英语专业,其本身的特点的确比较模糊,许多学生和教师都搞不清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何在。有的英语专业由于相关课程的开设不

7、仅使得英语专业本身的学术水平受到影响,还使英语的“工具性”倾向进一步加深。2.有的英语专业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英语基础技能的训练,过分强调语言技能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外语专业人文教育的本质。蓝仁哲(2009)曾提出:“外语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是既掌握熟练外语技能,同时又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善于创新思辨的通识型人才。”3.忽视了研究方法类课程的设置。《大纲》中虽然规定了把介绍一般研宄规范的“学术写作”课程确立为专业知识必修课,但却没有安排与之相关的研究方法类课程。我们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研宄方法类课程,介绍一些一般性

8、的研宄方法,以及与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相关的常用研究方法。1.培养规格严重趋于同质化。过去,外语院校,综合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外语专业人才的主力军,在培养目标上分工也相对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