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63771
大小:5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4
《论高职文化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再深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高职文化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再深思高职文化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再深思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高职文化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再深思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文化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索和实践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人文素质教育实施模式。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同样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四大使命,因此,高职文化必定以大学文化为宗,以民族文化为根。同时,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文
2、化强国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既定的大政方针,高校在建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同样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四大使命。因此,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职文化可表述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归宗于大学文化,扎根于民族文化,滋养于职场文化的校园和谐文化。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立足现实,围绕核心,扎根传统,结合企业,走出了一条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创新之路。 关键词:高职文化;特征认识;实践探索 简介:俞步松(1960-
3、),男,浙江临安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高级经济师。 1001-7518(2012)34-0020-04 一、关于高职文化的再认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和创新。”在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之外,提出了第四项使命。周远清同志也指出,“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大学的重要功能就是传承、实践、创造文化。”[1]推动大学的文化自觉,需要进一步推进文化创新、文化育人,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就是人文
4、素质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而在知识经济大发展、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背景下,从知识经济发展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这一视角考察,不难发现,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也必须具有复合型特征:在知识结构上做到综合性与专门性结合;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结合;科技与人文相结合。[2]哈佛大学原校长陆登庭曾指出,“地球上最稀缺的资源是经过人文教育和创造性培训的智力资源。”[3]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高职教育界已经注意
5、到了高职文化建设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理由,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人文素质教育实施模式。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同样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四大使命,因此,高职文化必定以大学文化为宗,以民族文化为根。同时,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文化建设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丰富自身内涵,形成自身特色,那就是必须以企业文化为养,以和谐文化为魂。因此,我们认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职文化可表述为:在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归宗于大学文化,扎根于民族文化,滋养于职场文化的校园和谐文化。 (一)高职文化之魂:价值观因子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视域来考察,高职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规模稳定而充满活力的主体基础,丰富多彩又积极向上的活动内容,饱含滋养且指导科学的价值体系。高职文化的价值观内
7、核,往往决定了其外在的物化高职文化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再深思由写论文的好帮手.zbjy.提供,.表现形态。高职教育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从“外延式发展”转换到“内涵式发展”的轨道上来;受制于目前的评价、分配机制,同样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功利轻学术、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素质等现象”[4]。高职文化的价值观核心,是兴校之魂,是高职文化的精髓,其内涵可概括为: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理念,基本的道德规范。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高职教育担当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是
8、如何“融入”,要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具体来说,就是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以及学校日常管理等具体环节。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学习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逐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职文化之宗:大学文化因子 大学教育不仅仅在于知识和信息的传递,更在于其无法替代的潜在的文化影响力。远在古希腊时代,大学教育的知识被分为理论、实用、生产三大类,而理论知识(也叫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