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62029
大小:5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5
《试论基于课程改革视阈的高校英语隐性课程开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基于课程改革视阈的高校英语隐性课程开发基于课程改革视阈的高校英语隐性课程开发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基于课程改革视阈的高校英语隐性课程开发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隐性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程的开发与实施,在理论和实践上开展了广泛地研究。综述相关研究成果,隐性课程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教学内容的渗透性、融合性和交叉性 隐性课程作为显性课程教学之外的教学行动,处处体现出“课程扩张”的倾向。对课程范围的拓宽、对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的满足,决定了隐性课程在内容选择中渗透、融合[摘要]高校英语隐
2、性课程的开发有利优化高校英语的课程体系结构,推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课程改革的视阈把握高校英语隐性课程开发,应坚持学科中心论,依托显性课程教学的环境、机制和条件,构建教学互动、环境共建、知识分享的隐性课程实践模式。 [关键词]教学改革隐性课程英语教学开发途径 []A[]2095-3437(2013)19-0087-03 伴随着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相对于显性课程教学改革的突出成效,英语隐性课程开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建
3、构适应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需要进一步提高对高校英语隐性课程开发的认识。 一、隐性课程的主要特点 1968年,美国教育家杰克逊根据杜威的“附带学习”观点,在课程论研究领域中最早提出了隐性课程概念。杰克逊认为,课程实施是显性过程与隐性过程的统一,与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固定的显性课程不同基于课程改革视阈的高校英语隐性课程开发论文资料由.zbjy.提供,地址.,学生在知识的传播和接受过程中还受到教师、教材、教室、学校、社区以及社会等其他课程环境的影响,接受着一种具有自身特点和要求的隐性课程教学。隐性课程教学提供
4、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副产品,如知识、情感、态度、价值、技能等。此后,隐性课程成为课程论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者围绕隐性课程的认知基础、基本原理以及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理论和实践上开展了广泛地研究。综述相关研究成果,隐性课程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教学内容的渗透性、融合性和交叉性 隐性课程作为显性课程教学之外的教学行动,处处体现出“课程扩张”的倾向。对课程范围的拓宽、对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的满足,决定了隐性课程在内容选择中渗透、融合和交叉的创新性要求。在隐性课程体系开发中,学术内容与非学术内容、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
5、、课程认知与社会认知、课程环境与社会环境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结构等都能够作为隐性课程资源来开发。 (二)教学效果的弥散性、隐蔽性和持久性 隐性课程在时空上是一种广域的存在,与教育过程、教育环境相伴而生、相伴始终,以缄默的知识形态、潜移默化的教化方式传递课程知识相关的信息,以无意识的潜隐方式传授与交流与显性课程教学相关的知识、情感、态度、技能、策略等。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学生的课程认知、学习心理、学习效能都将产生持久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的目的性、可控性和不可控性 在课程形态上,隐性课程是教育者有意识、有目
6、标地安排相应的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施教的课程形式,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要素,形成了隐性课程教学组织的形式、内容和过程方面的规律性和可控因素。但在课程实施上,隐性课程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创设教学情境,教学过程的实施不受显性课程教材的限制,没有对学生及其学习提出明确的规范性要求,教学组织中存在一些事先无法预知的课程要素和教学事件,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 二、隐性课程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价值 隐性课程建设是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中枢。在课程要素上,隐性课程是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的结合体。其中,英语隐性课程的物质
7、形态包括一切能够融入英语教育的教学设施、校园环境等物质因素。如英语教材、英语教学参考资料、语音室、多功能教室等。精神形态的隐性课程包括教育理念、师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追求、思维形态、行为模式以及学术氛围、教师的人格魅力、治学态度和民主作风等精神文化因素。作为非教学主体内容的隐性课程,强调学生意识、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技能的培养,是通过传递隐性知识、创设教学情境,实现知识教育、思想教育、人文教育相互融合的课程形态。隐性课程在英语教学改革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教育实践价值。 (一)弥补显性课程的功能缺陷,推动英语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
8、 隐性课程既存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于课堂之外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中。作为一种“习得”式教育,隐性课程弥补了显性课程的功能缺陷,为显性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形成了二者之间并列、交叉以及相互转化、相互补充的关系。近年来,开设选修课、第二课堂、英语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