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本六祖坛经

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本六祖坛经

ID:23140122

大小:66.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1-04

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本六祖坛经_第1页
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本六祖坛经_第2页
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本六祖坛经_第3页
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本六祖坛经_第4页
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本六祖坛经_第5页
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本六祖坛经_第6页
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本六祖坛经_第7页
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本六祖坛经_第8页
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本六祖坛经_第9页
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本六祖坛经_第10页
资源描述:

《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本六祖坛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本六祖坛经》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受无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记25《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本六祖坛经》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受无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记25《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本六祖坛经》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受无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记25《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本六祖坛经》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受无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记25《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本六祖

2、坛经》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受无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记25《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本六祖坛经》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受无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记25《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本六祖坛经》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受无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记25《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本六祖坛经》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受无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记25《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本六祖坛经》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

3、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受无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记25惠能大师于大梵寺讲堂中,升高座,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受无相戒。其时座下僧尼道俗一万余人,韶州刺史韦據及诸官僚三十余人,儒士余人,同请大师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刺史遂令门人僧法海集记,流行后代,与学道者,承此宗旨,递相传授,有所依约,以为禀承,说此《坛经》。能大师言:善知识,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大师不语,自净心神。良久乃言:善知识,静听:惠能慈父,本官范阳,左降迁流南新州百姓。惠能幼小,父少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忽有一客买柴,遂

4、领惠能至于官店。客将柴去,惠能得钱。却向门前,忽见一客读金刚经。惠能一闻,心明便悟。乃问客曰:从何处来,持此经典?客答曰:我于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见今在彼门人有千余众。我于彼听见大师劝道俗,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惠能闻说,宿业有缘,便即辞亲,往黄梅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弘忍和尚问惠能曰:汝何方人,来此山礼拜吾?汝今向吾边,复求何物?惠能答曰:弟子是岭南人,新州百姓。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余物,唯求法佛法作。大师遂责惠能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獠身

5、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大师欲更共议,见左右在傍边,大师更便不言。遂发遣惠能,令随众作务。时有一行者,遂差惠能于碓坊,踏碓八个余月。五祖忽于一日,唤门人尽来。门人集记,五祖曰: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门人终日供养,只求福田,不求出离死苦海。汝等自姓迷,福门何可求汝?汝等总且归房自看,有知惠者自取本姓般若之知,各作一偈呈吾。吾看汝偈,若悟大意者,付汝衣法,禀为六代。火急急!门人得处分,却来各至自房,递相谓言:我等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神秀上座是教授师,秀上座得法后,自可依止。请不用作。诸人息心,尽不敢呈偈。时大师堂前,有三间

6、房廊,于此廊下供养,欲画楞伽变,并画五祖大师传授衣法,流行后代为记。画人卢玲看壁了,明日下手。上座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心偈,缘我为教授师。我若不呈心偈,五祖如何得见我心中见解深浅?吾将心偈上五祖呈意,求法即善;觅祖不善,却同凡心夺其圣位。若不呈心,修不得法。良久思惟,甚甚难难,甚甚难难。夜至三更,不令人见,遂向南廊下,中间壁上,题作呈心偈,欲求依法。若五祖见偈,言此偈语,若访觅我,我见和尚,即云是秀作。五祖见偈,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我心自息。秀上座三更于南廊中间壁上,秉烛题作偈。人尽不知。偈曰:身是菩提树

7、,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25神秀上座题此偈毕,归房卧,并无人见。五祖平旦,遂唤卢供奉来南廊下画楞伽变。五祖忽见此偈,请记。乃谓供奉曰:弘忍与供奉钱三十千,深劳远来,不画变相也。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如留此偈,令迷人诵。依此修行,不堕三恶。依法修行人,有大利益。大师遂唤门人尽来,焚香偈前。众人见,皆生敬心。汝等尽诵此偈者,方得见姓,依此修行,即不堕落。门人尽诵,皆生敬心,唤言:善哉!五祖遂唤秀上座,于堂内问:是汝作偈否?若是汝作,应得我法。秀上座言:罪过,实是神秀作。不敢求祖,愿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惠,识大

8、意否?五祖曰:汝作此偈,见即来到,只到门前,尚未得入。凡夫依此偈修行,即不堕落。作此见解,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须入得门,见自本姓。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来呈吾。若入得门,见自本性,当付汝衣法。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有一童子,于碓坊边过,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